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流通領域需完成五大任務

  • 發佈時間:2016-01-31 21:30:46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 王水準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成為我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的核心問題,也將引領和指導各部門、各行業的改革與發展。流通領域作為連接生産和消費的橋梁和紐帶,與供給側改革密不可分。首先,流通是最終消費的直接供給環節,決定著市場需求的滿足程度。其次,流通與生産不可分割,部分流通設施與生産設施融為一體,一些流通活動本身就是生産活動。因此,可以説,流通屬於供給側範疇,流通改革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範圍之內。

  未來一段時期,流通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更加突出,戰略地位更加重要。按照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五大發展理念”要求,根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五大重點任務”部署,結合流通發展現狀,未來我國流通領域在落實供給測結構性改革中,需要重點完成以下五方面任務:

  重點任務一:降低流通成本。流通成本是經濟資源的消耗,對經濟運作産生反向作用,流通成本越高,經濟運作效率越低,單位資源所能滿足的最終需求量越小。近些年,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佔GDP的比重維持在16%~18%的高位,約相當於發達國家(8%~10%)的2倍,社會物流總費用佔産成品成本的比重為30%~40%,約相當於發達國家(10%~15%)的3倍。高成本是我國流通領域的突出問題,不能滿足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基本要求,需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尋求新突破。

  重點任務二:提高流通效率。流通效率主要是指在商品空間轉移過程中各種流通方式的對接效率以及所耗費的時間的長短。目前我國流通效率總體較低,商品週轉緩慢,耗費時間較長,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據分析,目前我國零售業庫存週轉率平均為每年7~9次,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都達到10次以上;零售業庫存率高達8%~10%,發達國家一般在5%以內;生鮮農産品流通腐損率達到20%~30%,而發達國家果蔬腐損率一般控制在5%以內,美國僅為2%。提高流通速度,減少流通時間,是我國提高經濟運作品質和效益的重要任務。

  重點任務三:化解流通設施結構性過剩。隨著過去幾年城鎮化快速推進,部分二三線城市的商業綜合體、大型購物中心等商業設施供給過剩。在東京、巴黎等國際性大都市,每人平均零售面積一般在1平方米左右,但我國不少城市每人平均零售面積在3平方米以上,其中二三線城市尤為突出。據估計,目前全國主要城市綜合體約900個,存量面積接近4億平方米,而且還在不斷增加,空置和低效運轉問題日趨加重。相對農村地區和城市社區中小型流通設施不足而言,我國大型商業設施存在供給過剩風險。

  重點任務四:補齊流通公益性短板。流通領域承擔著保障供給、穩定市場、維護安全等公益性使命。但目前我國仍沒有建立完善的公益性設施建設、運營和管理機制,以及激發營利性設施公益性功能的政策體系,導致流通的公益性功能無法充分發揮。據測算,目前我國社區商業網點面積佔社區總建築面積的比例僅為7%,在發達國家這一比例通常在15%左右;年成交額1億元以上的批發市場共5000多家,其中沒有一家是純公益性市場;農産品交易市場的品質追溯系統普及率不到10%。流通公益性功能弱化主要是市場化改革的結果,未來仍然需要用改革的方法彌補和完善。

  重點任務五:推進流通治理規範化。流通治理是流通發展的基本保障,也是深化流通體制改革的關鍵環節。目前我國流通領域仍然沒有形成高效運作的制度體系和運作機制,流通治理效果欠佳,主要表現為行政管理多頭交叉,政府缺位、越位、錯位同時存在;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立法進度緩慢,執法效能較低;行業協會自律作用不強,與政府合作機制不順暢等。

  流通領域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涉及經濟社會多領域多部門,需要多措並舉,協同發力。一是協調推進稅費體制改革,落實工商水電同價、連鎖企業統一納稅、營改增工作評估及改進、實體店網路銷售減稅、民生型流通業態稅費減免等。二是探索構建現代流通運作機制,加快推進資訊化、標準化、集約化進程,支援發展電子商務、連鎖經營、冷鏈物流等新模式,走智慧流通、綠色流通之路。三是理順流通設施投資管理體制,制定産業投資目錄,引導流通設施投資方向,探索公益性流通設施的建設、運營、管理模式。四是構建協同治理模式,加強流通立法,試行商務、工商、稅務、質檢等綜合執法模式,整合流通行政管理職能,推動商務大部制改革,推動行業商協會改革,構建新型政社關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