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外貿供給側改革如何發力?

  • 發佈時間:2016-01-31 21:30:36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王曉 吳力  責任編輯:羅伯特

  與內貿企業不同,外貿企業面向的是廣闊的海外市場,因此外貿企業推動供給側改革要有國際視野,著力點是打造競爭新優勢。

  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置於空前重要的地位,明確提出“在戰術上打好殲滅戰”,可見中央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心。

  在近日陸續召開的地方兩會上記者發現,多地把“去産能、推動産業轉型升級、供給側改革”列為今年工作重點並提出了具體路徑。針對外貿領域的供給側改革,專家建議,外貿需求側在外,供給側改革更有必要。外貿供給側改革要有國際視野,著力點是將過剩産能轉化為優勢産能。

  提出量化目標

  目前,除了安徽以外,全國30個省區市均已召開兩會。在各地提交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記者發現,“去産能、供給側改革”等都被列為今年的工作重點,有些地方還提出了量化目標。

  最早舉行今年地方兩會的河北省就提出要堅持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更加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産業向中高端邁進,堅決化解過剩産能。

  煤炭領域一直是化解過剩産能的關鍵領域,山西作為煤炭能源大省,其關於能源産業的改革也備受關注。山西省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産業轉型升級,多措並舉化解煤炭過剩産能。

  在提出方案的同時,不少省區市還給出了量化目標。如河北就提出,2016年年內壓減煉鐵産能1000萬噸、煉鋼800萬噸、水泥150萬噸、平板玻璃600萬重量箱。

  寧夏則提出,兩年內將淘汰鋼鐵、水泥、電解鋁、焦炭、鐵合金、電石六大行業産能500萬噸,到2017年,將寧夏産能利用率從50%提高到80%。

  具體到落實層面,記者梳理髮現,各地都把處置僵屍企業、推動産業提質增效作為落實供給側改革的重要舉措。河北、浙江、甘肅等地紛紛提出把處置“僵屍企業”作為化解過剩産能的“牛鼻子”,通過兼併重組、債務重組乃至破産清算,實現市場出清。

  提質增效成外貿改革關鍵

  作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新常態下外貿供給側改革怎麼改也成為各地關注的焦點。“對於外貿企業而言,需求側在外,在供給側上做文章更加有必要。過去單純依靠低成本優勢的路子已經行不通,在新形勢下,外貿企業需要生産適銷對路、品質優良的産品,提升産品附加值,打造競爭新優勢。”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和內貿企業不一樣,外貿企業擁有廣闊的海外市場,因此外貿企業化解過剩産能、推動供給側改革要有國際視野,著力點是將過剩産能轉化為優勢産能。

  記者發現,不少地方也注意到外貿領域供給側改革的緊迫性,有的地方還提出了未來工作的主要著力點。比如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步提高浙江出口的市場份額,確保跨境電子商務出口、市場採購貿易出口、服務外包出口、名優特産品出口較快增長。

  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堅持“優出優進”,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加快培育以技術、品牌、品質、服務為核心的競爭新優勢。完善促進外貿發展政策,發揮境內外重點展會、出口信保等作用,培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支援發展跨境電商,鼓勵自主品牌擴大出口。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支援服務外包示範城市建設,培育服務外包重點企業和示範園區,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提高出口産品附加值。實施更加積極的進口政策,支援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進口,增加重要能源資源儲備。

  白明建議,推進外貿領域供給側改革,一是要推動原有産業轉型升級,通過打造品牌、加強研發等提升産品附加值,打造競爭新優勢。二是尋找新的突破領域,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比如新能源汽車等。三是推動産業階梯轉移,一些低端産能既可以向中國中西部轉移,也可以向國外經濟發展階段恰好有需求的市場轉移,從而推動産品結構進一步優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