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趙要風:“點線面”結合使科研“一加一大於二”

  • 發佈時間:2016-01-31 01:30:3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第六屆世界動物功能基因組研討會在義大利召開,與會的科學家討論了如何利用基因組學等工具研究動物基因功能,以及如何將這些研究結果用於動物品種改良或培育。

  在我國,也有一支團隊活躍在農業動物功能基因組研究的科學前沿。

  他們研發出新産品9個,中試線1條,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15項;申請專利64項,研究制定技術標準1項,完成研究報告、論文239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培養研究生190人,博士後4人;京粉2號蛋雞的示範推廣面積可達9000萬隻,湘村黑豬已在湖南省全面推廣應用,推廣面積可達34萬頭,西南大學育成審定家蠶新品種2對……

  這就是863計劃“主要農業動物功能基因組學研究與應用”項目,自2013年啟動以來所取得的成績。該項目下設七個子課題,共涵蓋了豬、雞、牛、羊、家蠶等五種主要經濟動物。

  “牽頭單位根據項目的任務內容、預期目標按照‘點、線、面’相結合的原則,根據課題承擔單位的條件優勢和學術專長,對任務進行分解,將任務細化到各個課題承擔單位,充分發揮各課題承擔單位的優勢,達到‘1+1>2的效果。”該項目首席專家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要風説。

  研究人員圍繞肉雞和蛋雞重要經濟性狀,篩選、分離了多個影響其性狀的基因、遺傳標記和非編碼RNA;完成超過2000頭分別針對生長、免疫、胴體等不同經濟性狀的豬資源群體的構建與數據,創建了piggyBac轉基因突變豬新材料。

  通過比較基因組學研究,研究人員發現鑒定一批地方豬種特有的優良性狀的功能基因,獲得了部分代表性豬種的差異表達基因譜;基於北京地區構建了5000頭中國荷斯坦牛參考群體並進行了優化,基於高密度SNP晶片,進行了5個産奶性狀、22個乳脂肪酸含量和29個體型性狀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等。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完成了對秦川牛、南陽牛等12個品種的肉樣和血液等樣品進行採集,建立了地方黃牛種質資源庫;初步篩選到了與肉牛抗逆、抗病相關候選功能基因7個,肉牛肉質相關候選功能基因8個,繁殖性狀相關候選功能基因16個。

  作為首席專家,趙要風對項目的科學管理進行了更多的思考。

  “課題承擔單位主要獨立進行,今後將加強項目內各課題之間、子課題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趙要風説,其次,部分參與單位實際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應加強研究結果的整理、物化的力度,尤其是加強國際專利申請。

  近年來,由於母牛養殖效益不高,導致基礎母牛存欄數下降,牛群規模不穩定,肉牛後續選育工作比較困難。

  “應用基礎研究成果的轉化力度還需加大,應進一步與養豬企業合作,使具有育種前景的基因素材、技術等加大向分子育種實踐轉化的力度,産生經濟效益。”趙要風説。

  同時,趙要風建議按計劃任務足額下撥專項經費;建議國家863計劃參照973計劃項目執行的考核獎勵辦法,通過中期考核,對執行效果好、評價好的項目和課題予以追加一定研究經費的獎勵。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