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産經 > 産經要聞 > 正文

字號:  

中央一號文件定調 轉基因農産品商業化謹慎推廣

  • 發佈時間:2016-01-29 08:35:2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轉基因農産品的商業化前景始終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一方面,高産量、低成本等特性,讓此類産品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另一方面,安全性又始終難以擺脫外界質疑的目光。昨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強調,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要加強農業轉基因技術研發和監管,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慎重推廣。“大膽研發,謹慎推廣”也成為中央為轉基因農作物商用的最新定調。

  加強轉基因研發和監管

  在解讀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業轉基因的表述時,韓俊介紹,在農業生物技術領域不能落伍,一定要搶佔農業轉基因技術的制高點。

  “從國際上來看,雖然還存在一些爭論,但是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所有轉基因産品在商業化種植之前,都經過了大量的安全性研究和嚴格的評估審查,國際上對轉基因産品的安全性是有權威性結論的,任何批准上市的轉基因食品,可以説與傳統的食品一樣,是安全的。我們國家對轉基因技術的政策是一貫的,是明確的。”韓俊説。

  韓俊進一步分析,要加強日常監管、嚴格監督執法,特別是要嚴把研發試驗關、品種審定關和生産流通關,從源頭上防止轉基因種子未經審定就非法流入市場。政府要落實好轉基因産品的強制性標識要求,保證公眾對轉基因食品有知情權、選擇權。

  據了解,一個水稻新品種,選育大概需要花五六年左右的時間,等性狀穩定後,還需要參加至少兩年的區試種植,以評價其豐産、穩産、廣適、抗病和品質等特性,區試評估結束後才能參與審定,一般從選育到最終通過審定上市,大約需要十年左右時間。“應該説,現在轉基因農産品從實驗室到市場的過程還是比較嚴格的,接下來,加強監管更重要的是管兩頭,在實驗階段,要對産品進行甄選,不能把有害基因嫁接,另外,在市場上,要對産品標示進行更嚴苛管理。”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胡定寰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轉基因的安全之爭

  一直以來,圍繞轉基因産品安全的論戰始終沒有結束。在國際上,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龍·切哈諾沃曾直言:“我自己就吃轉基因食品,沒問題的。”然而,來自日本的2010年度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根岸英一就直指:“所有人工的東西、人為製造出來的東西都要非常謹慎、小心。”在國內,研究人士對於轉基因産品的看法也不一致。

  此前,韓俊曾解釋,在“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方面,中國從自己的國情出發,借鑒國際經驗,已建立跟國際接軌的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體系、技術規程體系和政府的行政管理體系,覆蓋了轉基因從研究、試驗、生産、加工、進口許可到産品標識的各個環節。

  在去年10月起實施的新修訂食品安全法則規定,生産經營轉基因食品應當按照規定顯著標示,未按規定進行標示,最高可處貨值5倍以上10倍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産停業,直至吊銷許可證。四川大學華西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呂曉華認為,轉基因食品的推廣和銷售要建立在充分的資訊公開和群眾同意的基礎上,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讓消費者為自己的消費做主。

  商業化道路坎坷

  據悉,中國目前已經批准進行商業化種植的轉基因作物主要是棉花和木瓜。同時,中國批准進口了包括大豆、油菜籽、棉花、玉米在內的國外轉基因農産品,佔比最大的為大豆。但從市場反映來看,雖然轉基因産品應用仍算廣泛,但始終伴隨爭議。

  在下游生産領域,轉基因大豆被廣泛應用到主要以黃豆為原料的食用油以及其他食品中。但由於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沒有定論,一些企業寧可放棄成本較低的轉基因産品。此外,因為擔心消費者不買賬,部分企業將“非轉基因”幾個大字明顯地標注,而轉基因産品則只是在配料表中才能找到,且用一些小字表明。

  在育種環節,轉基因産業也同樣舉步維艱。去年,作為我國第一家以科學家名字冠名的上市公司,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曾一度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該公司旗下的超級稻“兩優0293”在安徽出現大面積絕收,受災農民質疑種子生産企業隆平高科涉嫌虛假宣傳,隱瞞品種缺陷。雖然隨後鑒定結果主要是自然災害導致,但仍舊難以平復外界對於轉基因農産品的疑慮。

  “不管現在商業化遇到多大阻礙,但中國應該支援科學家要搶佔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的制高點,” 胡定寰説,“中國作為13億人的大國,人多地少,農業發展面臨的環境資源約束越來越強,發展轉基因農産品是有必要的。種業是利潤非常高的部分,可現在我國大量種子市場份額被國外公司佔據,荷蘭公司供應蔬菜種,玉米、大豆則被北美企業掌握。如不想在農業市場上長期受制於人,就必須加碼轉基因生物技術的研究、推廣”。

農産品(000061)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