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著女兒和盆景菇一起長大
- 發佈時間:2016-01-30 10:30:29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劉從武本報記者張振中文/圖
“婷崽,冰箱裏生長的盆景菇出菇了,你一放假就有新鮮的蘑菇呷了。”
“爸,你在外打工時,買回來的冰箱主要是用來放剩菜剩飯,現在沒想到,你變魔法了,在冰箱裏竟然種出我蠻喜歡呷的袖珍菇。”
1月20日,大寒,屋外寒氣逼人,但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縣莽山瑤族鄉永安村趙建軍家中,一場溫馨的對話溫暖著一家人。
趙建軍口中的“婷崽”是他13歲的女兒趙文婷。返回家鄉7年,回到家裏兩年,只上過一年學的趙建軍卻培育出兩個“寶貝”:“學寶”和“菇寶”。“學寶”是在年級成績排名第一的女兒,“菇寶”就是當地菌類市場受歡迎度最高的盆景菇。
這一年,趙建軍豐收了,經過農廣校培訓的他一舉成為當地種植能手,而讓他更感暖心的是,他可以踏實地陪著女兒和“盆景菇”一起長大。
而在兩年前,作為父親的趙建軍卻“缺席”了女兒的成長歲月。由於當地是貧困村,自己是特困戶,趙建軍無奈外出打工謀生。女兒趙文婷剛送進幼兒園時,他在廣東做事;女兒上小學時,雖然回到了宜章,但為了貼補家用,他不得不到株洲打零工。
“那時,一年365天爸爸頂多在家15天,我感覺自己離爸爸媽媽好遠。”都説“女兒是爸爸的小棉襖”,可沒有了父親的陪伴,趙文婷的學習成績不是太好,生活上也一團糟,家中經濟更不景氣,打零工六七十元錢一天,日子過得緊巴巴。
在女兒上初中時,趙建軍決定結束在外打零工的日子,回到家門口創業。之所以鐵了心回家,是因為當地開啟産業扶貧新模式,培育蘑菇新品種。毗鄰莽山景區的永安村生態資源豐富,莽山的間伐雜木、清山雜柴都可作菌棒,原材料原生態,而且遊客不斷增多,市場發展前景看好。除大棚種香菇外,村裏積極發展盆景菇,將金針茹、平頭菇等種進了花盆裏,當盆景一樣出售,既可以放在家裏欣賞,也可以一茬一茬地摘來嘗鮮。
“盆景菇”要求氣溫在12攝氏度以下才能生存,在冬春季放在家中陰涼處生長沒問題,但夏秋季無法成活。能否將“盆景菇”放在冰箱裏生長?在農技專家的指導下,趙建軍敢想敢做,帶著村民們攻克菌種技術這個難關,經過無數次試驗,終於培育成功了6個品種。
“盆景菇15天出一次菇,可以説它一年四季都在為我掙錢。你瞧,這個6瓶禮品裝,春節預訂價88元,現在全村56戶有55戶加入了盆景菇合作社,今年如果産銷得當,我們一年收入七八萬元沒問題。”趙建軍自信地説,“以後,盆景菇種植園就是我們的生態園,我當生産員,女兒就當講解員、小導遊,歡迎大家來做客。”
記者手記
趙建軍是“一棵苗”,一個只上過一年學的返鄉農民工卻成長為新農業的帶頭人;他的成長,除了他自己所説的“做事要下力”之外,也得益於當地政府對返鄉農民工創辦産業護航,推薦他參加農廣校的培訓,給予産業扶貧政策支援……
趙建軍又培育出了“兩棵苗”:一棵苗是他的女兒、曾經的留守兒童,在他返鄉回家、精心陪護下,女兒品學兼優、快樂長大;另一棵苗是他培育的盆景菇,為了讓盆景菇在冰箱裏生長得既美觀又有産量,精準掌控長苗的速度,小心呵護幼苗成長。
“兩棵苗”反過來又給予了趙建軍持家興業的力量,幫助一家人、帶動一村人安居樂業。
有了哺育和反哺、愛與被愛,小苗才能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