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黃河輸沙量減少90%
- 發佈時間:2016-01-30 01:30:39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歲晗)日前,中科院院士、自然地理學家傅伯傑的研究團隊在《自然·地球科學》雜誌2016年第1期刊文稱,60年來黃河輸沙量減少90%,已經回落到了人類活動影響之前的數值。
傅伯傑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根據我們的研究,壩庫、梯田等工程建設是1970年代至1990年代黃土高原産沙減少的主要原因;2000年以來,以‘退耕還林’為代表的坡面林草植被恢復措施則成為了土壤保持的主要貢獻者。”
隨著近年來黃土高原壩庫等工程建設規模減小和攔截能力下降,黃河輸沙量很可能出現反彈跡象。因此,具有固碳、降溫等諸多生態服務功能的林草植被恢復措施顯得尤為重要。“但是,林草植被也有其負面生態影響,那就是耗水”。傅伯傑稱,黃土高原本就多處於乾旱半乾旱地區,如果再種植高耗水植被,更容易形成土壤幹層,出現總也長不大的“小老頭樹”等現象,導致生態系統不穩定。
傅伯傑建議,黃土高原林草植被建設需要根據當地植被承載能力,因地因水確定適宜的植被類型、密度進行科學種植恢復。“如年降水低於400毫米地區,應該以自然恢復或者退耕還草為主,謹慎退耕還林”。
傅伯傑認為,未來,協調好黃河水沙關係是流域有效治理的關鍵。水多沙少會侵蝕,水少沙多會淤積。他建議,黃河水沙管理需要變傳統的小流域綜合治理為上、中、下游全流域的整體協調。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