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農民工買房,“功夫在詩外”(民生·民聲)

  • 發佈時間:2016-01-29 00:00: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解決農民工在城裏買房的難題,不僅要靠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更需要拆掉金融、土地、戶籍、教育、醫療等一系列制度路障

  從去年底開始,“農民工買房去庫存”就成了熱門話題。連我家小時工都一個勁兒打聽,從“是不是會發補貼”“宅基地收不收”,到“戶口怎麼算,看病怎麼辦”,五花八門的問題問得我張口結舌。

  有些人説,“農民工進城買房不靠譜,如果城裏的房子連農民工都買得起,哪兒還有啥庫存,城裏人早把房買光了。”這話説得有些輕率。農民工的收入待遇今非昔比,進城買房絕非癡人説夢。不少技術工人、高端服務業打工者的收入不比城裏普通職工少,有的甚至超過了打工者所在大城市的每人平均收入水準。有專家就根據統計數據算過賬,我國農民工夫婦倆均在城市打工的家庭,地級市、縣級市和中心鎮的房價收入比分別為1:6.75、1:3.75、1:1.5。按照國際上認同的房價收入比1:3—1:6的合理區間看,農民工在地級以下城鎮買個房子,支付能力還是沒問題的。

  也有人説,“中國農民幾千年來離土不離鄉,為了去庫存,讓人家進城買房豈不是強買強賣。”這話説得也有些武斷。咱不能把鼓勵進城買房的喜事、好事搞成“強制拆遷”“強迫上樓”的怪事、錯事,可“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想想我家小時工的表現,誰説農民工都沒有進城買房的意願?特別是已經在城裏打工幾十年的農民工,衣食舉止早與城裏人無二,怎麼就不能圓個城市安家夢?

  既然一頭是樓市“恨嫁”,一頭是農民工“願娶”,為啥“良緣”難結?從“想買”“能買”到“敢買”,農民工進城買房之路確實還有城裏人難以想像、不曾遇到的溝溝坎坎,得靠相關改革,填平路、扶開工、送一程。

  金融服務的大門得再敞開些。農民工流動性強,一般都很難享受到政策性住房金融支援,納入住房公積金存繳的比例不足6%,而異地買房時,辦理商業銀行貸款更是易遭歧視。像城裏人辦理按揭貸款時輕而易舉出示的收入證明,對家政服務等行業的農民工就“難於上青天”。如果農民不能像市民那樣獲得房貸支援,買房意願自然被沖淡。

  城鄉土地制度需要進一步銜接。在試點地區,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試點宅基地有償退出機制,探索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渠道,減輕購房負擔。

  公共服務的覆蓋得更公平些。我們的教育、醫療、就業、養老等公共服務多與戶籍掛鉤,農民工買了房,卻不能享受同等的城市福利,豈不是進了城,反倒多了後顧之憂?

  農民工進城買房,聽起來是自家的小事,實際上也是中國城鎮化的大事,是保持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的要事。我們追求的城鎮化,不是高樓大廈,而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這個“人”不僅是老市民,還有農民工這樣的新市民。要讓農民工從“進城一陣子”變“留城一輩子”,就得解決住房問題。而解決住房問題,不僅要靠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更需要拆掉金融、土地、戶籍、教育、醫療等一系列制度路障。換言之,讓農民工買房這事兒從“響動”變“行動”,“功夫在詩外”。

  《 人民日報 》( 2016年01月29日17 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