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吉林“禁塑令”落地生根

  • 發佈時間:2016-01-28 22:31:12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張建  責任編輯:羅伯特

  吉林省自2015年起正式實施“禁塑令”,成為中國大陸首個全面禁塑的省份。一年來,這一紙“禁塑令”不僅在引導百姓自覺使用環保購物袋、樹立綠色生活方式方面産生較好效果,還在遏制白色污染蔓延勢頭、培育新型材料産業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隨身攜帶環保購物袋成為習慣

  吉林省去年施行“禁塑令”規定,在全省範圍內禁止生産和銷售一次性不可降解塑膠購物袋和塑膠食具,違者將處以1000元~3萬元不等的罰款。“禁塑令”實施之初,各種擔憂和質疑之聲不少。然而,一年來,隨著政策的落地,變化悄然發生。

  長春市市民安琪説,現在國家從上到下這麼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每個人都應該出一把力。“吉林省實施‘禁塑令’是件好事。雖然可降解塑膠袋貴了一些,但這也讓我有了購物隨身攜帶環保購物袋的習慣。”

  和安琪一樣,記者在吉林省長春、吉林、延邊等多個市州走訪時發現,不可降解塑膠袋已難覓蹤影,取而代之的是可降解塑膠袋或結實耐用的織布購物袋。如今,對於“禁塑令”,多數市民表示都已知曉,隨身攜帶環保購物袋成為很多市民出門的習慣。

  截至去年年末,吉林省可降解塑膠購物袋、連卷袋市場供應量4261.7噸,食具76.5噸,改性原料581噸。

  多方發力讓“禁塑令”落地生根

  “禁塑令”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目前的效果,與普通百姓和眾多商超的大力支援配合分不開。該政策實施初期,一些可降解塑膠袋承重力較弱,很多市民購物時不得不面對捧著塑膠袋行走的尷尬;雖然不可降解塑膠袋來源廣泛,市場供給充足,但很多商超還是捨棄短期利益,及時執行“禁塑令”。

  一年來,吉林省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持續發力,一方面主動作為,回應公眾關切,解決“禁塑令”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一方面為“禁塑令”站臺,為綠色發展保駕護航。

  吉林省環保廳副廳長孫鐵表示,環保廳對以石油基為原料生産在自然環境或堆肥條件下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膠購物袋、塑膠食具等建設項目堅決不批,從源頭上控制“白色污染”的産生。

  為發揮公共機構在全社會節能減排中的示範引領作用,吉林省要求省直各部門單位、省內各高校、醫院等部門單位加強對禁塑工作的領導,指定專人負責此項工作。同時,吉林省政府在2015年地方政府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中,增列禁塑工作內容,督導地方政府切實履行職責。

  同時,吉林省工商部門全力加大執法力度,在9個月的時間內開展了三次較大規模的專項市場檢查,對違反“禁塑令”的經營者共立案1926戶,已處罰484戶,收繳罰沒款33420元,不可降解塑膠製品銷售主渠道受到一定程度控制。

  環保新興産業扎堆吉林謀發展

  已經落戶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基材料産業創新基地的吉林華之路生物基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錫告訴記者,可降解塑膠袋主要來自聚乳酸。以聚乳酸為基礎發展新型環保包裝材料、纖維材料、塑膠製品、醫用材料以及汽車內飾材料等下游産業,可以像石油那樣形成龐大的生物化工産業,生産出上千種生物基化工産品。

  在“禁塑令”及相關政策的吸引下,可降解原料改性、製品及物流倉儲等項目扎堆在吉林落地並形成生産能力,以聚乳酸為核心的生物製造産業正在吉林省蓬勃興起。

  在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物基材料産業創新基地,中糧生化、山東必可成環保實業有限公司等12家知名生物材料製品企業已經扎堆落戶,其中有9家企業的産品正從園區源源不斷地走向市場。

  到去年年末,吉林省具備生産條件並在省發改委報備生産能力資訊的企業達26家,可降解塑膠製品生産能力達6萬噸,産品涵蓋“禁塑令”要求禁止的全部産品種類。

  吉林省發改委副主任宋剛説,吉林省正在以生物質資源替代化石資源、玉米秸稈資源替代糧食資源、生物基産品替代石油基産品“三個替代”為方向,加快發展以聚乳酸及下游産業為代表的生物基化工和新材料産業,著力擴大綠色消費市場,構建與産業發展相協調的綠色産業體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