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廈門:一流營商環境構築支撐轉型發展新優勢

  • 發佈時間:2016-01-28 10:31:15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舉辦法律顧問團"進區入會入企"服務活動,擴大工商聯法律服務覆蓋面,促進法制化營商環境建設;召開"清費減負"相關議題座談會,在市政協大會上作有關"為企業清費減負"的主題發言,為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建言獻策;開展扶持民營企業發展政策落實情況調研評估,致力改變廈門市民營經濟體量偏小、規模不大的現狀,把民營經濟做大做強做優……近年來,廈門市工商聯(總商會)主動融入,創新作為,為廈門市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今年的廈門市《政府工作報告》對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提出許多新思路、新舉措。服務理念方面,提出"面對新常態,我們不能坐著等、站著看,必須主動作為、積極為基層為企業提供優質服務,全面營造激發發展活力、再創特區輝煌的良好環境";幫扶民企方面,提出"支援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加大一企一策、一業一策幫扶力度,幫助有市場有前景的企業渡過難關、煥發生機";優化環境方面,提出"優化創新創業環境,為企業提供早期辦公、商業模式構建、團隊融合、媒體資訊、教育培訓、仲介服務等,形成全方位服務雙創生態體系"。

  廈門市如何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取得了哪些成效,還有哪些方面需要發力完善……帶著這些問題,前不久,記者專程走訪了廈門市工商聯、相關職能部門及民營企業代表,並專訪了廈門市湖裏區、海滄區工商聯(商會)負責人及民營企業家代表,傾聽他們的感想、感受和建議。

  “弘信創業工場直擊痛點,首創雲商業模式,通過建立創業服務、金融加速、資本運營三大體系,向創業企業提供戰略、人才、管理、金融、市場、産業政策扶持等軟硬體資源,幫助企業補足短板。在其支援下,弘信電子、深越光電、聯懋塑膠等一批優秀企業快速成長”,日前,弘信創業工場高級副總裁李震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對創業工場的未來充滿信心。

  這樣的信心,源於廈門對企業的大力扶持。2013年,在廈門市民營企業工作大會上,李震的弟弟、弘信創業工場董事長李強作為與會企業代表發言,提出了“打造移動互聯産業特區,形成産業鏈集聚”的建議,當即得到廈門市政府的採納,成為廈門平板顯示、電腦與通訊設備、機械設備、生物醫藥新材料、旅遊會展、航運物流、軟體和資訊服務、金融、文化創意等十大千億産業鏈之一。

  “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就是在要素成本、政務效率、公共服務、法治秩序等方面具有最高綜合優勢的營商環境,是一個城市或區域經濟發展競爭優勢和發展潛力的最高標準。廈門將力爭通過3年左右的時間,在市場、政府、社會、開放、法治、要素和設施等7個方面下功夫,努力躋身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城市行列,構築支撐全市轉型發展的新的競爭優勢。”在去年舉行的中共廈門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上,福建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王蒙徽如是表示。

  城市和産業“雙轉型”呼喚營商環境國際化

  剛剛過去的2015年,廈門生物醫藥孵化器晉陞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成為海西地區首個國家級生物醫藥科技企業孵化器。這個孵化器由海滄區政府投資,管理運營由廈門特寶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國有資産與民營企業合作,這是海滄區‘政府提供更多高效服務、企業實現資源整合、為全區行業企業提供更多服務’的創舉”,廈門特寶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方和告訴記者,自2006年投用以來,孵化器已建有生物醫藥檢測、化學創新藥研發等5個專業技術共用平臺,累計孵化企業近百家,提供就業崗位近3000個。

  海滄區政府與特寶生物的合作,是廈門市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眾多創舉中的一個縮影。作為境外資本的重要聚集地、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對外交流對內輻射的重要窗口,外向型經濟已成為廈門最大的特點和優勢。外向型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廈門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不僅率先放開了外貿經營權,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目前全市外貿企業已接近2萬家,民營企業佔比超過85%,投資領域延伸到農業、商貿業、房地産業等。

  值得一提的是,廈門已經形成了經濟特區、自貿試驗區、保稅港區、臺商投資區、出口加工區、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高新技術園區等多層次、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在涉外經濟管理體制上更趨國際化。在法治環境方面,廈門大規模開展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和其他政策措施的清理工作,已基本建立了符合WTO規則的法律法規和政府規章體系,並建立了新出臺地方性經貿文件的WTO合規審查機制,逐步構建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法治環境。

  雖然廈門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基礎紮實,但土地空間、資源環境愈發“約束”,城市和産業“雙轉型”需求日益迫切。在此背景下,廈門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明確提出廈門要率先在推進投資環境國際化上取得突破,並將其納入《美麗廈門戰略規劃》重要內容。

  向“一流”目標衝擊

  七大環境與國際標準接軌

  廈門的決策者認為,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是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的迫切要求,是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典範城市的現實需要,是履行特區排頭兵、當好戰略支點的重要抓手。

  去年5月,廈門制定出臺了《加強市場環境和開放環境建設、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的行動計劃》,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指標體系,提出包括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獲得電力、登記財産、獲得信貸等9個方面25項任務。此後不久,廈門市委、市政府又印發了《<關於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意見>的通知》,拉開了廈門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大幕。

  這份《通知》提出要在七大環境實現與國際標準接軌。即:營造寬鬆平等規範有序的市場環境、廉潔透明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和諧穩定溫馨包容的社會環境、自由便利高效安全的開放環境、公平公正成熟完善的法治環境以及集聚充分配置高效的要素環境、完善便捷保障有力的設施環境。為保證上述目標的實現,《通知》不僅明確了每個目標的具體責任單位,還指出將通過專家智庫和第三方等,對營商環境進行定期和年度評估。

  得益於此,一大批知名企業紛紛搶灘廈門。位於翔安南部新城的海西明珠就是其中的代表。“廈門海西明珠是由上市公司福建冠福控股企業——中國夢谷(上海)西虹橋創意産業園區委派的強力核心團隊組建而成。目前,海西明珠與IBM、HP、百度等IT巨頭形成合作關係。園區聚集招商電子商務及網際網路創新項目,並用超前的培育、輔導、諮詢及協助投融資工作,提供溫馨服務。自2015年4月開園以來,目前已實現70%的入住率。”海西明珠董事長許瀚龍介紹説。

  以自貿區建設為突破口打造國際營商環境示範區

  從數小時到幾分鐘——在廈門片區2.0版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平臺上,進出口貨物申報時間從原來的4小時減到5至10分鐘,船舶檢驗檢疫申報時間由50分鐘縮短為5分鐘,減少了船舶在港時間,實現了“一個窗口、一個平臺、一次申報、一次辦結”。

  從改革審批制度、降低準入門檻、優化辦事流程入手,如今,福建自貿試驗區廈門片區已實現辦事不出區,商事登記立等可取,外商投資準入備案,通關效率快速便捷,政府服務高效透明,極大激發了市場主體的活力,企業創業和投資熱情高漲。

  “以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為突破口,充分發揮自貿試驗區對優化營商環境的試驗和示範作用”,這是廈門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著力點之一。獲批的短短半年內,廈門片區今年45項重點試驗任務中,已實施30項,正在推進14項,17個市自主創新項目完成了12個。同時,大力推進制度創新,出臺了融資租賃、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試點暫行管理辦法、進口商品展示交易等72個創新制度和扶持辦法,初步形成廈門片區試驗創新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體系,其“制度創新示範效應、發展平臺集聚效應以及改革成果溢出效應”正不斷彰顯。

  眼下,廈門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已取得明顯成效,但離目標的最終實現,仍還有較長的路要走。在此過程中,作為民企的“娘家”,廈門市工商聯(總商會)積極發揮優勢,助力一流營商環境的建設。

  在日前閉幕的廈門市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廈門市政協常委、廈門市工商聯主席柯希平做了題為《清費減負降成本提升實體經濟競爭力》的發言,就改善營商環境主題提出三點意見,包括:制訂方案,著力打造全國企業經營成本最低、服務最優的樣板城市;採取有效措施,降低過高的費用,清理各種不合理的收費項目以及建立常態化的清費減負機制等。柯希平呼籲,要針對不合理項目和存在的問題,研究對策,控制並逐步降低涉企收費在經營成本中的比重。要採取有效措施,降低過高的費用,清理各種不合理的收費項目。要更多采用市場化的方式,破除隱形收費壟斷,建立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增強制定涉企收費項目的透明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