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獎利益鏈條誘人直 整治證券評獎亂象
- 發佈時間:2016-01-28 07:0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證券評獎亂象與評獎利益鏈條誘人直接相關。由機構參評、拿獎到擴大影響力,再到忽悠更多投資者“入甕”,最後通過一定的業績體現和資本運作,編織出更大更美的故事,形成了一條特殊的利益鏈
歲末年初,證券行業迎來傳統“評獎季”。最佳券商分析師、最佳銷售團隊、最牛基金經理、最有影響力上市公司、最具潛力操盤手……林林總總,好不熱鬧。
但是,這些每年如約而至的大獎,除了讓主辦方名利雙收之外,並沒有讓獲獎的基金公司、證券公司、上市公司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有的獎項或者類評獎活動,甚至沒有取得中國證監會系統的相關合法資質;有的評獎主辦方幾乎沒有任何專業測評指標,更談不上實地走訪調研。總之,這些評獎亂象沒有帶來正能量,反而成為證券行業各類機構發展的包袱,必須進行規範和整改。
從評獎資質看,中國證監會系統目前只批准3家基金評獎單位和數家證券資信評級公司,並沒有針對上市公司、期貨公司或經濟人物發放專門評獎資質“牌照”。
中國證券業協會最新公佈的資信評級公司資訊顯示,僅有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聯合信用評級有限公司、鵬元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紀資信評估投資服務有限公司、上海遠東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中誠信證券評估有限公司等7家。但是,目前市面上涉及基金公司、上市公司、券商等各類證券行業評獎活動中,承辦方的數量遠遠超出合規名單。也就是説,除了這些“李逵”之外,證券行業內還有不少靠評獎吃飯的“李鬼”。
從評價指標和方法看,部分評獎活動主辦方“因人設獎”“因事設獎”等現象依然存在,有的主辦方未經實地調研走訪就公然打出“權威上市公司年度評獎”的招牌。儘管有的評獎會公開評獎機構或專業投資者參與投票的數量,但極少有主辦方公佈自身的評獎方法和詳細指標。
之所以出現上述情況,與評獎利益鏈條誘人直接相關。對此,參評機構和上市公司當然心知肚明。一家基金公司的品牌宣傳工作人員曾坦言,每年年底奔波于北上廣參加各類評獎活動非常辛苦,花費在“拿獎”方面的資金就有100萬元之多,而這些投入最終還是由基民或其他潛在投資者來埋單。由機構參評、拿獎到擴大影響力,再到忽悠更多投資者“入甕”,最後通過一定的業績體現和資本運作,編織出更大更美的故事——在這樣一條特殊的利益鏈中,作為主辦方的部分媒體實際上充當了不光彩的角色;參評機構懷著投機取巧的心態,也助長了“李鬼”們的囂張氣焰。
要整治證券行業的評獎亂象,必須斬斷背後的利益鏈條。具體來説,必須嚴禁未經允許的報刊或出版單位採用“公開曝光”或“評獎排名”等方式謀取不正當利益;在公開場合加強宣傳,讓廣大投資者、參評證券機構真正了解具備評價、評獎資質的正規主辦方,不讓“李鬼”有機可乘。此外,還要加強打擊力度,狠剎評獎歪風,用賞罰分明的舉措,將好與壞、真與假、美與醜區別開來。唯有如此,才能凈化行業評獎環境,為企業減負,為投資者謀長久利益。(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