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限輸液 部分抗菌藥企或退市

  • 發佈時間:2016-01-28 06:33:50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多部門聯防細菌耐藥 門診“十人九吊瓶”或消失

  日前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印發應對細菌耐藥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工作方案及成員名單的通知,並同時發佈工作方案,明確將從國家層面採取行動,強化多部門協調配合,對細菌耐藥問題進行綜合治理。這意味存在多年的門診輸液濫用情況將受到嚴管。而有業內人士認為,醫患陳舊觀念都曾助推輸液濫用,未來部分抗菌藥物生産企業或將轉型或告別市場,而上市公司也都在積極謀劃“多條腿走路”。文/表 廣州日報記者 涂端玉

  門診10個人挂9個吊瓶的現象或將告別!未來進入醫院有望兌現“能吃藥儘量不打針,能打針儘量不輸液”。

  江蘇出新規停止門診輸液

  日前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印發應對細菌耐藥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工作方案及成員名單的通知,記者獲悉,江蘇此前已出臺新規,要求到2016年底前,除兒童醫院之外,全省二級以上醫院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液,醫師亂開抗菌藥將被取消處方權。目前包括江蘇、浙江等省市都已明文限制醫院門診輸液,記者了解得知,包括其他省市,也有越來越多醫院正在改變多年不變的“滿目輸液”現象,地方也會根據國家相關要求,加大門診、急診抗菌藥物靜脈使用管理力度。

  此次衛計委印發的工作方案明確指出,建立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的目標是通過落實防控措施,減少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提高人用、畜用抗菌藥物的管理水準;大力扶持抗菌藥物耐藥性研究,增強抗菌藥物研發和製造能力;建立完善抗菌藥物監測網路,逐步實現數據共用;加大抗菌藥物科普力度,提高群眾對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認識。

  記者獲悉,自2011年起監管部門已開展“抗菌藥物應用專項治理行動”,並每年都發佈“限抗”要求。衛計委醫政醫管局負責人去年曾公開表示:“在鞏固二級以上公立醫院抗菌藥物管理成效的同時,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的範圍要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民營醫療機構延伸,實現抗菌藥物衛生管理工作全覆蓋。”

  醫患陳舊觀念曾助推輸液濫用

  實際上,“能吃藥不打針,能打針不輸液”是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合理用藥原則,然而在中國卻常看到不論大病小病,入院就開始輸液治療的現象。“有的是醫生習慣使然,有的則是患者主動要求,覺得輸液好得最快,不耽誤第二天上班上學。”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中國,“輸液治病”觀念深入人心,醫患雙方的陳舊思維都在助推抗生素的濫用。

  數據顯示,我國是抗生素使用大國,中國抗生素每人平均年銷售量達到了138克,為美國的10倍。有業界分析認為,濫用抗生素是醫療費用過快增長原因之一,嚴管門診輸液實際上也在切斷醫療機構“大輸液”的財路。

  經常收穫立竿見影效果的門診輸液到底有何負面影響?該人士介紹,抗生素濫用增加耐藥細菌的産生就是一大弊端,最後可能導致患者無藥可用。而廣州某急診科教授告訴記者,在眾多注射劑産品中,還有近年來濫用比例高、不良反應多的一大品種——中藥注射劑,部分三甲醫院急診科已主動棄用這一品類。“靜脈輸液是公認的危險系數較高的給藥方式,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直接進入血液迴圈,人體過敏反應發生可能性較大,所以臨床醫生應該慎之又慎,不應將其當作首選項,尤其是對於可輸液可不輸液、存在多種替代給藥方案的病種時。”他認為。

  為何有的方案提到在兒童醫院保留門診輸液?對此有業內專家分析認為,患兒有其自身特殊性,兒童的體質及免疫力遠不及成年人,小感冒都可能引發肺炎,所以保留門診輸液這一餘地有其存在合理性。

  資本市場:部分抗菌藥企或轉型

  門診輸液被嚴管,對抗菌藥産品生産企業而言無疑影響巨大,有行業觀察人士認為,包括不少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都大受打擊,一些中小型企業或生存難以為繼,不得不考慮轉型或被收購兼併等出路。

  據了解,不少輸液産品“大戶”都在加快轉型步伐,科倫藥業試圖實現向藥物創新型企業進行戰略轉型;濟民制藥也在大輸液以外跨界涉足人壽保險行業;華潤雙鶴借外延式擴張,構建心腦血管全品類的産品群,進行新的戰略産品佈局;華仁藥業則表示正在積極調整産品銷售結構,並考慮未來形成公司醫藥+投資兩大戰略板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