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門診輸液還應後繼發力
- 發佈時間:2015-11-19 04:33:32 來源:西安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堂吉偉德
近日,江蘇省衛生計生委發佈《轉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通知的通知》,宣佈到2016年底前,除兒童醫院外,江蘇全省二級以上醫院全面停止門診患者靜脈輸液。(11月18日《人民日報》)
資料顯示,當前,我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輸液大國。2009年我國醫療輸液104億瓶,相當於13億人口每人輸了8瓶液,遠遠高於國際2.5~3.3瓶的水準。其間原因在於,一方面,在以藥養醫的利益驅動下,醫生對輸液十分倚重,打吊水也成為“小病大治”等過度醫療的主要表現,甚至成為提升醫療業績的主要途徑;另一方面,長期的過度醫療養成了不良的醫療習慣,使患者對輸液的高效性極為依賴和信任。
取消門診輸液,專業的問題還得專業來辦。除了要規範醫療行業的診療行為,讓其堅守專業操守之外,還要通過醫院的引導,提升患者的醫學素養,讓其尊重醫生的醫療方案,不斷改變對輸液情有獨鍾的陋習。從流程上去規範醫療行為,本身也是實現和規範醫療的題中之義。門診取消輸液在國內諸多地方已率先實施,並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比如2014年,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叫停門診輸液。據悉,自取消門診輸液,醫院的抗生素處方率從13%降到7%。從某種意義講,取消門診輸液不失為規範醫療的有效舉措。
當然,治理以輸液為代表的過度醫療離不開各方發力。首先醫院要做好自我規範與控制,按照第一責任人的原則起到把關責任,提高內部控制能力。早在2012年,原衛生部就出臺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對醫生開具抗菌藥物提出了詳細的規定,並制定了相應的罰則,不過實際效果並不明顯。究其原因,就在於醫療機構未能嚴格遵守與執行,導致抗菌藥物濫用問題相當嚴重。
其次是提高患者的醫學素養和基本醫療知識,讓其從輸液等過度醫療的支援者變成堅定的反對者。2014年,安徽省衛生計生委公佈了“53種不需要輸液”的疾病清單,確定了無需輸液治療的53種常見病、多發病,甚至明確了一些外科、婦科炎症以及小兒的疾病無需輸液。“不需輸液清單”為規範就診提供指南,這種做法應當進一步規範化和普及化。
再次要強化監管,提高外部控制的效果。從實際情況看,既有監管措施還難以發揮作用,對醫生的處方合理性審查,還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因而,提高監管自身的效率與能力則尤為重要。外部監督當發揮衛生主管部門的監督作用,然後再輔以醫事委員會的技術支撐,通過抽查、網路處方復查等方式,對輸液治療方案進行檢查,以便從中發現問題,起到外部約束之效。
最後要實施機制保障,就是要通過醫療配套改革,消除過度醫療産生的誘因。醫改的終極目標,就是要把該補齊的補齊、把該控制的給予控制。比如對醫師服務費的標準要提高,對醫院的公用經費補助要到位,而對病種要實行限額,對治療經費總額要限制,多管齊下之下,取消門診輸液的內控效應才不會外溢。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