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以資訊化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 發佈時間:2016-01-28 05:45:5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當前,資訊技術革命方興未艾,資訊化已經而且將更加深刻地影響世界各國經濟社會發展。在新常態下,以資訊化促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是大勢所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更是圍繞資訊化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新部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按照中央的部署,把握機遇,直面挑戰,制定有效的發展戰略,加快資訊化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從而為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實現轉型升級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自工業革命以來的人類歷史表明,重大技術革命是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巨大動力。當前,資訊技術引領新一輪技術革命浪潮。牢牢把握資訊化帶來的重大機遇,實施資訊化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對我國未來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

  (一)

  資訊技術革命方興未艾。自上世紀後期以來,資訊技術革命進入加速推進的時期。當前,以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資訊技術突飛猛進。新一輪資訊技術呈現出不同以往的新特徵,圍繞海量資訊採集、傳輸、處理、應用的各個環節技術的同步推進,導致資訊化推進更為迅猛,滲透更加廣泛深入,影響更加深遠。

  資訊化已經而且將更加深刻地影響各國經濟社會發展。資訊化已經催生了巨大的“新經濟”部門,IT産業已經成為最大的産業部門之一,國內外都在這些産業部門出現了不少巨型企業,如微軟、蘋果、英特爾、阿里巴巴、騰訊等。不僅如此,資訊化推動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更加值得重視,從第一産業、第二産業到第三産業,各行各業均不同程度受到資訊化的滲透,有的部門正在出現顛覆性變化。商貿、物流、金融等傳統服務業發生著深刻變化,製造業也呈現出智慧化、網路化、模組化、柔性化的新特點。資訊化不僅帶來技術革命,而且推動商業模式的創新層出不窮,甚至影響到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資訊化影響之深刻,前所未有,對此應有充分認識。

  面對資訊化帶來的戰略機遇,各國政府主動制定戰略,引導産業轉型發展。我國政府也高度重視利用資訊化推動經濟轉型發展。早在2002年黨的十六大上,中央就提出,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黨的十七大提出了“大力推進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黨的十八大要求推動資訊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網際網路+”和“中國製造2025”。

  能否抓住資訊化機遇,實現經濟轉型發展,已經成為各主要國家搶佔未來全球競爭制高點的核心內容。對我國而言,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面臨著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艱巨任務,把握好資訊化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機遇,不僅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新動力,而且可能實現針對發達國家的“彎道超車”,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二)

  抓住資訊化機遇,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我國具有不少有利條件,但也面臨不少挑戰,要深入分析,準確判斷,揚長避短,趨利避害。

  有利條件有:第一,雄厚的資訊産業基礎。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IT産業發展迅猛,目前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IT産品出口國和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IT生産與服務大國。世界上資訊産業巨頭企業,無論硬體商還是軟體商,絕大部分在華有投資和生産研發活動,我國已經匯聚了全球資訊産業鏈諸多重要的環節。本土企業快速發展,涌現出一批像華為、中興、聯想、浪潮等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資訊産品生産商,同時也擁有像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的資訊服務商。我國不僅設計生産出了世界運算速度最快的天河電腦,而且在資訊通信技術國際標準制定中的影響力也不斷提升,取得了以TD—SCDMA、AVS、WAPI等為代表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多項標準。

  第二,本土市場潛力巨大。資訊産品與服務的全球市場正在形成,但本土市場規模仍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義。我國本土市場巨大,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數量達到了6.49億,網民普及率達到47.9%,仍有巨大的擴張空間。我國智慧手機日益普及,通過手機上網的網民數量達到5.57億。巨大的本土市場為資訊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為我國培育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經濟”企業提供了土壤。更應看到的是,我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經濟體,很多傳統産業與發達經濟體仍存在明顯差距,應用資訊技術改造傳統産業的潛力更大。從農業到採掘業,從工業到服務業,各行各業都已經不同程度地在運用資訊技術進行改造升級,有的是傳統企業主動運用資訊技術,有的是“新經濟”企業主動侵入傳統産業,這一歷史進程已經拉開帷幕,雖然各行各業進展程度不一,但總體仍處於資訊化改造傳統産業的初級階段,未來將進入加速推進階段,潛力巨大。

  第三,運用資訊化推進經濟轉型發展正在成為全民共識與行動。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我國政府對新技術革命的發展趨勢十分重視,制定了多個資訊化促進經濟轉型發展戰略,如《2006━2020年國家資訊化發展戰略》《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決定》等,2015年又提出了“網際網路+”行動計劃和“中國製造2025”。

  在市場主體層面上,資訊技術與商業模式的創新取得了巨大成功並形成了強大的社會示範效應。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小米手機、騰訊微信等創新成果,得到了包括資本市場在內的廣泛認同,取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産生了強大的社會示範效應。如果説早期資訊化的推進還依賴於政府的電子政務加以推動,今天市場化已經成為基本動力。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下,風投、孵化器、創客空間等遍地開花,利用資訊化開展技術創新或商業模式創新已經蔚然成風。傳統企業主動運用資訊化技術與資訊化企業主動進入傳統産業,交相輝映,成功案例不斷涌現,示範意義持續放大。

  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有:雖然資訊化推動經濟轉型取得了重要進展,具備良好條件,但是仍然面臨很多問題與挑戰,對此要保持清醒認識。比如,核心技術設備與國際先進水準差距明顯;資訊安全是國際性的挑戰,發達國家同樣面臨資訊安全挑戰,但由於我國缺乏核心技術,資訊安全形勢更為嚴峻;由於技術、體制、政策等多方面原因,我國資訊化基礎設施發展滯後,網路覆蓋面不足、網速低、費用高,制約資訊化發展;創新導向的金融服務體系尚不完善;資訊化對制度環境會提出新的要求,傳統的監管理念和管理制度已經遠遠不能適應資訊化發展的需要,資訊化對理念、制度、手段的衝擊可能是顛覆性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前瞻性地研究資訊化發展需要的制度環境,形成不斷完善制度環境的有效機制。

  (三)

  為加快資訊化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步伐,必須制定有效的發展戰略。從我國實際出發,我們認為,我國應該實施由兩大領域與兩大動力構成的資訊化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戰略(簡稱“2+2”戰略)。資訊化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兩大領域是指發展資訊技術産業和採用資訊技術提升其他産業,兩大動力是指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通過“2+2”戰略,推進經濟結構升級,提升品質效益,增強國際競爭力,為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實施“2+2”的轉型升級戰略,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各自要找準定位,各司其職。企業是主體,政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府應著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第一,按照“2+2”戰略部署,整合完善現有相關戰略與舉措。當前,有必要根據新一代資訊技術發展趨勢以及我國資訊化發展形勢的需要,對原有的資訊化及其他相關戰略進行修訂完善。可以考慮將“網際網路+”充實拓展為資訊化促進傳統産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戰略。此外,還應儘快制定“農業資訊化戰略”和“服務業資訊化戰略”。

  第二,用開放包容的思維對待資訊化創新,採取“跟進式”制度建設模式。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資訊化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無論用於新興産業還是傳統産業,都會帶來諸多新變化,而且具有試驗性,成功與否最終靠市場來檢驗。如果從一開始就強求規範,過嚴監管可能導致其早夭,但沒有制度與監管也不利發展。因此,對這些領域的創新,應以開放包容的思維來對待,制度建設可逐步“跟進”,不斷完善。

  第三,大力完善資訊化基礎設施。實施“寬頻中國”戰略,建設高網速、低價格的全國寬頻網路,這既利短期穩增長,又利長期調結構、促升級。加快電信領域的準入與監管改革和國有電信企業改革,進一步引入競爭,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合理價格。

  第四,建設開放創新體制環境,突破資訊化核心技術設備瓶頸。資訊技術更新快,封閉式創新只會拉大與先進水準的差距。因此,必須用全球視野和開放胸懷,充分利用全球的人才、資源、技術和市場。打造中資跨國公司,鼓勵國內企業深化與外資跨國公司的合作,整合境內外研發資源,開展技術創新。加強對智慧財産權的保護。以創新導向為目標,深化金融改革,引導資金支援創新。

  第五,以技術與管理為雙抓手,加強資訊安全建設。資訊安全既涉及個人隱私保護,又關乎國家安全。解決好資訊安全問題也有利於促進資訊化本身的推進。加強資訊安全建設,一靠技術,二靠管理。既要加快核心技術設備研發生産,又要完善監管制度,健全管理機構與手段,以中央網路安全與資訊化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為統領,加強部門協調配合,克服政出多門、多頭管理的弊端。

資訊化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先河環保 20.98 2.94%
2 國電南自 5.23 1.36%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國電南自 5.23 1.36%
2 先河環保 20.98 2.94%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