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春天可能還在遠處

  • 發佈時間:2016-01-28 03:29:42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黃勇娣

  “最美書店”鐘書閣的名聲大噪,似乎證實了一些人的説法:“民營書店的春天來了!”

  早在去年初,相關監測數據就顯示,2014年線上與線下圖書零售市場增速達到10%。其中,實體書店銷售額近三年來首次實現3.26%的正向增長,碼洋(圖書冊數乘以定價)規模仍比網店渠道要多出140億元。

  不僅是監測數據,種種業界動向,也似乎表明瞭實體書店“回暖”的跡象。不僅中國台灣的誠品書店在內地開業、無印良品旗艦店的MUJIBOOKS落戶上海、北京西西弗書店佈局14家分店,就連“實體書店殺手”電商亞馬遜、噹噹也都開始涉足實體書店了。被逐利的資本看中,應該不會有錯吧?

  堅持20年開書店,並全心打造最美書店,金浩也有著自己的堅定信念:只要有喜愛讀書的人存在,實體書店就有生存的空間,關鍵是為讀者提供怎樣的環境和服務。然而,金浩也坦言,書店的繁榮春天可能回不來了。畢竟,手機閱讀、數字閱讀,已成為了大多數年輕人的習慣。

  事實上,不管是實體書店,還是民營書店,情況並不那麼樂觀。

  同樣有數據表明,在上海,大量的實體書店已經倒閉,在全國,仍在堅持或新開出的實體書店,最多只有三成能夠實現盈利。部分實體書店的回暖,恰恰是利用了網際網路電商缺乏書店購物體驗、用戶黏性不夠的短板。而實踐也證明,一些看起來不錯的實體書店,更多還是靠“不務正業”。比如誠品書店,不僅賣書,還開畫廊、賣花、賣服飾以及更多的文化創意産品。

  “民營書店的春天來了”,這一假像很容易讓投資者一哄而上。而且,這幾年,房地産行業正面臨衰退,一些商業綜合體招商不足,除了靠電影院、餐飲等業態外,還希望通過實體書店來拉人流,因此主動提出不要書店的房租。制約書店盈利最大的瓶頸——房租消失了,讓更多人以為開實體書店好賺錢了。但實際上,實體書店到底能否成功轉型,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還是個未知數。而且,一哄而上開書店的結果,很可能又造成投資過剩、無序競爭等亂象。

  實體書店可以少一點,但可以打造得更美一點、更精緻一點,讓讀書人真正獲得好的文化體驗和享受,最終,書店也能生存得很好、很體面。這是金浩的理想,也是許多業內人士的期待。而且,像鐘書閣這樣的民營書店,並不僅僅是經營性的書店,還具有了中小型公共圖書館的效應,屬於公共文化性質的書店。因此,對於實體書店或民營書店,眼下政府部門還應該堅持扶一把,從而讓其走得更遠、更穩,發揮其應有的文化功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