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算一算收入分配賬,仍有短板要補

  • 發佈時間:2016-01-28 03:29:38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版圖文統籌 徐蒙 本版製圖 鈺珹

  隨著年終獎的發放,過往一年的總收入情況就此定格。

  上海市統計局最近公佈的2015年經濟運作數據顯示,去年上海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52962元,同比增長8.4%,這是上海城鎮居民收入第一次邁過5萬元門檻。另外,去年全年上海農村常住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23205元,增長9.5%,農村居民收入增速繼續高於城鎮增速。

  然而收入增長的同時,上海城鄉、行業、人群間收入差距仍客觀存在;上海居民收入增速雖然連年跑贏GDP,但勞動報酬佔GDP比重相比發達國家仍然偏低。

  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明確提出: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實行有利於縮小收入差距的政策……可見,收入分配問題是中央高層非常關注的問題。由此,上述收入分配中的結構問題,也將是上海未來必須補上的“短板”。

  收入差距不容小覷

  統計部門有關研究表明,20多年來,上海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過去較大,近年來逐漸趨穩並呈現慢慢縮小趨勢。1991年-2000年,由於城市居民收入增長幅度超過農村,這一時期,城鄉收入差距明顯擴大;2000年起,農村居民收入較快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幅度開始接近,實際差距還在緩慢擴大;2009年至今,農村居民收入增幅快於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基本呈現縮小趨勢。

  從近三年走勢看,上海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分別為24643元、26518元、29757元。“十二五”期間,上海城鎮居民家庭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成功從“十二五”初期的“3萬元”時代,跨越到末期的“5萬元時代”,農村居民家庭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儘管增速較快,但僅從“1萬元時代”,跨越到“2萬元時代”。

  收入差距還反映在不同行業之間。勞動工資統計數據顯示,2003年,上海職工平均工資最低的為“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平均工資為10820元;工資水準最高的為“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平均工資為58694元。後者是前者的5.4倍,兩者相差47874元。十年後的2013年,最低的仍為“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平均工資27840元,最高的則是“金融業”,為175241元,後者是前者的6.3倍,兩者相差147401元。

  抽樣調查顯示,近20年來,上海不同收入水準群體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長的同時,低收入群體收入年均增幅明顯慢于高收入群體。1991年到2013年,上海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最高20%人群和最低20%人群的“高低收入比”,由1991年的2.2:1,擴大到2013年的4.2:1,收入差距擴大了近一倍。

  分配調節需加大力度

  經濟發展過程中,受市場規律影響,收入差距自然形成。但收入差距擴大,制約了進一步擴大內需和經濟持續發展的後勁,會成為目前收入分配的主要矛盾之一。通過數據和原因的分析,政府部門應更好地兼顧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更加重視對收入分配的調節,緩解收入分配領域的矛盾。

  專家建議,需要在兼顧公平與效率時更加注重公平,消除收入分配中的不合理因素,但也不能重新回到平均主義的老路上去。鋻於工薪收入是上海居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因此調節初次分配過程中的工薪收入差距。是整個收入差距調節中的重點,要創造公平有效的市場環境,緩解初次分配中的分配不公問題。

  再次分配方面,要加大財政轉移力度,完善以提高低收入人群為目標的再分配製度。公共支出應逐漸向社會管理傾斜,保證社會保障資金來源;還要建立科學合理的社會保障線動態調整機制,切實保障城鄉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建立和諧、穩定的“橄欖型”社會應該成為收入分配調節的長期目標,而實現這個目標的“路線圖”,就是建立一種勞動力與需求相互協調的長效機制,讓所有社會成員獲得平等的受教育機會,使全社會人力資本數量、品質同經濟技術發展狀態相適應,逐步擴大中等收入人群等,均是該機制的重要環節。

  勞動報酬佔比仍需提高

  從2011年到2015年,上海城鄉居民家庭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每年都高於每人平均GDP增長率,上海“十二五”提出的相應目標已經實現。

  居民收入跑贏GDP的同時,近年來,另一個關於“勞動報酬佔GDP比重”的數據越來越受到關注。研究機構指出,近年來上海這一數據明細高於全國平均水準,但相比發達國家,仍有不小差距。

  從經濟發展理論看,隨著勞動者在初次收入分配中地位的提高,經濟發展的主導要素將開始從資本轉向人才。在經濟轉型發展的進程中,應擺脫低成本競爭思維,從提高勞動者收入為突破口,實現人才要素的集聚,這是推動上海經濟發展轉向人才資本階段的關鍵。

  從國際經驗看,隨著經濟發展水準提高,勞動者報酬佔GDP比重會逐步提高,在每人平均GDP達到5000美元-10000美元後,該比重將迎來峰值。其中,美國、德國、法國和英國峰值超過60%,日本和南韓在53%左右。2013年,上海每人平均GDP達到15851美元,但43.7%的勞動者報酬佔比,低於國際經驗53%峰值下限,且整體仍處於上升階段的初期。總體而言,上海勞動者報酬佔GDP比重總體應趨於提高到50%左右的水準。

  勞動報酬在再次分配後,收入格局的變化同樣需要關注。根據國際經驗,再次收入分配後,除政府進行適當的轉移支付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個人分享到企業發展的收益,實現深度共用發展,使居民在勞動所得之外,能獲得資産增值收益和紅利。

  1970年以來,經再次分配後,主要發達國家的個人收入佔國民收入的比重波動幅度較小,多數保持在70%以上,僅南韓因為金融危機影響在1997年後出現持續下降,最低為63%。2012年,經再次分配後,上海住戶部門收入佔GDP的比重為51.2%,相對發達國家而言顯著偏低,較南韓最低水準依然有超過10個百分點的差距,因此,在提高勞動者報酬佔GDP比重的基礎上,再次分配後上海住戶部門佔GDP比重應高於60%,力爭向70%靠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