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亞洲創新潮:誰更佔優

  • 發佈時間:2016-01-27 23:31:06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劉旭穎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創新的浪潮席捲亞洲。日本、印度、中國乃至南韓,都紛紛將創新視為帶領經濟走出魔咒的“解藥”。

  在中國、印度等國家將創新“烙入”國家發展戰略後,南韓也邁出了這一步。2016年,南韓計劃投資80萬億韓元(659億美元)創辦創業公司和前景良好的企業。這次投資的重心將放在位於首爾南郊的板橋並將之打造為當地的“矽谷”,Kakao和Nexon等科技巨頭均坐落於此。在這場創新浪潮中,誰又能獨領風騷?

  南韓大力支援創新産業

  南韓斥資660多億美元建自己的“矽谷”,其底氣在哪兒?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李天國看來,南韓具有多重優勢,其中重要一項就是政府的全方位服務和南韓科技研發上的優勢。

  不僅如此,南韓政府還會在2016年繼續開展創意經濟與創新中心計劃,在三星和LG等當地企業的支援下,開辦創業孵化器以培養本地人才。與IT、機器人學、生物、醫療、智慧汽車、能源和新材料相關的企業也將有資格獲得援助。一個包括全息圖、虛擬現實(VR)、電腦圖形學(CG)和3D媒體的文化産業中心也將建於首爾。

  “南韓推動的創意經濟與創新中心計劃旨在幫助有創意和創業意願的人順利實現創業的項目,它作為南韓總統樸槿惠經濟學內容的一部分而受到各方的關注。”李天國説。

  樸槿惠將當前的經濟政策稱為“創意經濟”,意在全面部署計劃,將南韓經濟重心由工業製造業轉變為高價值的富有創意的産業。正如樸槿惠在會見扎克伯格時所闡述的對創造型經濟的理解:“創造型經濟融合資訊通信技術與科學技術、創意與靈感,開發新的市場、需求和産業。而政府職責是發佈計劃,構建起讓年輕人不畏失敗、通過風險企業獲得成功的生態環境。”

  李天國指出,這一計劃不僅僅是給創業者提供資金,創業者可以在創新中心的安排下,獲得大企業和專家們提供的全方位服務,包括創業設計、技術設備、資金、廣告和銷售渠道等方面的諮詢與幫助。

  可以説,無論是打造“矽谷”還是創新中心,南韓的普通創業者都比較容易參與到其中,並獲得全方位的服務。

  除了容易創業,南韓政府也努力創造更好的政策和法律氛圍。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賀在華説,在政策方面,南韓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創新的利好政策,為企業積極創新提供了寬鬆的政策條件。此外,南韓十分重視智慧財産權保護。“南韓政府一直持續推進智慧財産權戰略,認為智慧財産權是促進創新的重要基礎。”

  不過賀在華也指出,雖然有較好的環境和政策,但南韓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比如南韓的一些財閥比較傾向於通過收購擴充自身實力,這可能對中小企業的創新發展産生一定的抑製作用。

  各領風騷

  “事實上,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創新浪潮,主要是由於當前國際經濟走勢低迷,國際市場的供需結構已發生了深層次的變化。”賀在華説。

  李天國認為,在這一背景下,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推動新興産業培育和原有産業的升級,以期達到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經濟增長的目的,“而究竟孰優孰劣,難以簡單判斷”。“不同國家所處經濟發展階段不同,其所推動的政策均有各自不同的特點。比如,近年來中國在發展技術和推動創新方面投入巨大資金,在産業科技領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對於普通創業者而言,參與到政府推動的創新計劃中仍然存在不少門檻和障礙。”李天國認為,如何讓創業創新更加深入大眾是需要我國從南韓、日本等國家借鑒和學習的部分。

  此外,近兩年,日益被看做“潛力股”的印度也有很大的優勢:諸多産業尚待挖掘。李天國認為,這更加易於形成規模經濟,尤其是印度的軟體開發等産業有較好的基礎,資訊技術市場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中國製造業的崛起對日韓産生了較大衝擊,東南亞國家製造業的興起,則對中、印造成了較大影響。”賀在華認為,為了實現轉型升級,更多國家都走上了創新之路。在創新中,韓、日作為“前輩”已經擁有了較為完善的智慧財産權保護,創新環境較佳,但另一方面,中、印又擁有發展潛力巨大的行業和市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