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供應寬鬆今年石油價格仍將低迷

  • 發佈時間:2016-01-27 05:52:5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這個寒冷的冬季,國際原油市場更是格外“寒冷”。1月16日,國際油價12年以來首次跌破了每桶30美元大關。

  由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最新發佈的2016年度《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石油凈進口量3.28億噸,增長6.4%,增速比上年高0.6個百分點。我國石油消費持續中低速增長,對外依存度首破60%,達到60.6%。

  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石油表觀消費量估計為5.43億噸,比上年增加0.25億噸,剔除新增石油儲備和庫存因素,估計實際石油消費增速為4.4%,較上年增加0.7個百分點。成品油凈出口量連續3年大幅遞增。

  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的根本原因是石油市場供應過剩。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錢興坤表示:“歐佩克國家力爭市場份額不減産,而美國頁巖油氣産量並未按預期下跌。全球石油市場發生了新世紀以來最嚴重的供應過剩。”

  同時,美元升值加劇了油價的下跌。石油是以美元計價,美元走強使石油對於使用其他貨幣的國家而言更加昂貴,對石油需求也有所影響。據專家介紹,2015年美元指數升值17%,對以美元計價的國際油價的降幅貢獻超過了三分之一。

  《行業報告》預測,世界石油市場寬鬆局面難以明顯緩解,寬鬆的供需基本面決定了國際油價仍將低位徘徊,煉油毛利有望保持較高水準,市場上原油過剩將轉變為成油品過剩。報告預計,2016年WTI和布倫特原油期貨年均價格在每桶40美元至50美元之間。對於國內市場,石油需求繼續平穩增長,三大油品供應過剩加劇,凈出口將突破2500萬噸,中國成品油需求增長繼續呈現“汽快煤高柴低”的特徵。

  專家表示,儘管成本下跌對煉製環節帶來一定利好,但國內油田平均開採成本在45至53美元/桶左右,當前國際原油長期低價將使得國內油田開採企業虧損嚴重。目前,國內三大石油公司為了“過冬”,紛紛採取減産、節約開支降低成本等舉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