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討薪不該年年成話題

  • 發佈時間:2016-01-27 05:52:1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又到年關,在廣大農民工熱切盼望拿著工資回家過年的同時,卻有著一批因企業經營不善、供應鏈資金斷裂、老闆“跑路”等種種原因導致拿不到血汗錢的人們不得不踏上艱難的討薪之路。

  討薪悲劇年年上演,根源在於欠薪者惡意逃脫責任、監管部門作為不足和討薪者行為不理智。面對欠薪事件,還是應該依法處理、理性面對,過激行為不僅解決不了問題,還會對家庭、社會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欠薪悲劇真的無法避免嗎?其實不然。兩個月前,記者曾親歷一起討薪事件。因資方、政府、勞方三方的有效配合,最終事件得以妥善處理。

  涉事公司曾為深圳的明星製造企業,于2015年初陷入大面積欠薪糾紛。當時,該公司有員工800余名。公司債務包括銀行貸款、供貨商貨款、廠房租金、工資等。究其欠薪原因,是企業受到出口大環境的影響、産業結構轉型升級帶來的陣痛以及企業經營者投資失誤,以致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資金鏈斷裂。欠薪實屬不得已,而非惡意為之。

  縱觀這起討薪事件,三個方面是成功妥善處理的關鍵:

  一、企業有擔當。企業陷入困境最心痛的其實還是企業,但不管經營狀況如何持續惡化,企業負責人必須要有道德良知、擔當意識,能夠承擔責任。因欠薪引起的惡性事件常常是因企業主逃避責任、玩失蹤,最終導致員工情緒陷入恐慌乃至憤慨而引起。因此,企業主的擔當精神是員工及社會情緒的最大穩壓器。在每次主管部門約談時,該企業負責人都到場全力配合。雖然企業終因無力兌現其在數次調解過程中作出的承諾,走向法律仲裁,但其誠懇的態度以及不“跑路”的擔當精神仍值得肯定。

  二、政府有作為。面對企業困境,深圳市鹽田區人力資源局在堅持依法行政的前提下,一方面先後6次約談企業負責人,宣講法律、闡明態度,要求其儘快籌措資金髮放工資;另一方面充分與企業員工溝通,做好安撫工作,引導其理性維權,同時為勞資雙方搭建溝通平臺,讓雙方直接面對面核對欠薪事實,了解欠薪原因,以促進解決方案的達成。經過努力,企業欠薪員工牽涉人數由年初的800多人減至200余人。不僅如此,鹽田區還著力處理員工分流問題,積極向員工推薦新的崗位招聘資訊,幫助員工儘快找到新工作。

  三、員工有理智。這家公司雖然拖欠工資涉及時間長、人數多,但員工一直保持理性維權,多次配合資方代表坐下來談判。該公司員工還告訴記者:“我們也知道現在經濟大環境不好,老闆也很難,我們在公司很多年,其實大多數員工對公司還是有感情的,很想保住工作崗位,所以一直以來我們反映問題的方式比較理性,也答應公司適當推遲工資發放時間。”據了解,在討薪的整個過程中,沒有發生一次群體性事件及非正常陳情。

  最後,經多次調解,在資方再次失信的情況下,員工提出了勞動仲裁申請。鹽田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秉承特事特辦、馬上就辦的原則,以最快的速度審理了該案,裁決204名員工工資224.8萬元,經濟補償金435.8萬元,勞資雙方對此均無異議。勞動仲裁決定書送達後,企業方面又陸續籌措到60萬元資金用於發放欠薪。目前,事件後續處理正在妥善進行當中。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如何妥善處理討薪事件?首先,資方要有道德底線,有承擔責任的態度,直面困境,絕不可遇到問題就“跑路”;其次,政府部門要有作為,在法律框架內堅決保護好勞資雙方的合法權益,絕不可“和稀泥”,及時啟動欠薪保障金先行賠付,同時啟動追責程式,避免惡性事件發生;第三,勞方必須要保持理智,理解企業困難,決不提倡任何過激的討薪行為。如此,問題終將迎刃而解。要知道,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和諧的勞動關係,促進企業的健康成長與區域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最終達成家庭、企業、社會、政府多方共贏的美好局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