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現代氣息足民俗風韻長

  • 發佈時間:2016-01-26 08:30:3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燕玉海

  農民居住樓房,田野稻穀飄香,滿山樹木碧綠,江河魚鴨遊蕩,人在畫中走

  ……

  恭城瑤族自治縣,地處廣西北部,一個後發展省份的小縣,農村人居環境緣何搞得如此優美和諧?堅持維護生態環境,秉承可持續發展理念,創新環境治理機制,以最少的投入,爭取綜合效益的最大化,這是恭城的秘訣。

  恭城縣委書記程權給記者條分縷析,歷數硬措施。將垃圾處理、沼氣建設、綠化美化、風貌改造、環境整治等11個大項86個小項量化為分值,層層分解,落實目標,完不成不罷休。短短的幾年時間,全縣就實施完成了一大批公共服務項目,全面提升了農村人居環境水準,收到了“民族風貌凸現、生態特色鮮明、人居環境優美”的效果,獲得“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綠色能源示範縣”“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等20多項榮譽。

  人人是接待遊客的“小老闆”

  “一邊搞生態農業種植,一邊做生態旅遊接待,如今,村裏沒有人願意外出打工,都想坐在自家當老闆。”蓮花鎮紅岩村村民朱培銘説。

  來到紅岩村,寬闊的大街兩旁,矗立著整潔漂亮的樓房,戶戶門前停放著私家車。在村邊記者看到一群群遊客穿梭在月柿果園裏,品瑤鄉月柿、賞柿園風光,恰似遊蕩在景區公園。幾位來自北京的遊客在朱培銘家裏圍滿了圓桌,爭吵著要喝恭城油茶。遊客王紅梅説,過去來桂林必到陽朔,現在又添了個恭城,網上一搜便知。

  “去年國慶節後,已有三批旅遊團來紅岩村玩了,每年這時候紅岩旅遊接待忙得不可開交。”朱培銘邊打油茶邊説,“從2003年開始發展旅遊業,村裏成立了旅遊協會,全村近百戶經營起了農家樂,農舍改成飯店和客房。”

  記者隨著朱培銘邊走邊看,一樓是餐廳和土特産商店,樓上是賓館,墻上貼有統一制定的指導價。朱培銘跟記者算了一筆賬:家裏6間客房,週末、節假日總是爆滿,一年下來僅住宿收入就有10多萬元,再加上家裏自製的臘肉、柿餅及餐飲等,一年差不多就掙20萬元。據了解,2014年紅岩村全村接待遊客20萬人次,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2萬元,其中旅遊收入約佔60%。

  戶戶沼氣一用就是十幾年

  在紅岩村裏,農村使用沼氣實行全託管服務,農戶需要交納少量的費用,不用打理沼氣池和處理垃圾,就可以常年使用沼氣。全縣許多村像紅岩村一樣,使用清潔能源;並組建起了保潔隊伍,實現了垃圾清掃、堆放及污水處理的全覆蓋。

  走進農民朱基倫的家中,雪白的樓房和潔凈的院落映入眼簾。“真美呀,比大城市裏居住的寬敞痛快多了。”聽到讚美聲的朱基倫面帶笑容説,經過近年來持續不斷地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工作,村裏的公路通了,污水處理設施有了,保潔員定時保潔,村裏乾淨整潔,空氣又好,生活得越來越舒服了。

  在黃嶺村,記者發現,利用自然落差將臟水集中到污水池,通過三級厭氧發酵,再流入到種滿植物的人工濕地,經過植物根莖吸收多餘的氮、磷等使污水凈化處理,達標後的水還可澆灌果園,這種不用電,不産生運營成本的生態污水處理設施,僅黃嶺村就建了兩個。據了解,目前恭城全縣農村已有45%的生活垃圾和30%的生活污水直接進入沼氣池進行轉化,既産生了農民生活中需求的新能源,又大大減少了農村的污染源。

  家家傳承文化民俗留住鄉愁

  恭城縣的門等、矮寨等村所在的萍江流域古稱“九甲”,瑤、壯、漢等多民族在此聚集,其中瑤族人較多,各家各戶居住的房屋展示著獨特的地方自然風貌。記者來到村裏,發現有的村民正在建房。新建房屋嚴格沿襲當地建築風格,都是“人字坡屋面,屋頂鳳扳爪,磚挑檐門頭,扇形屋檐口,方門圓窗頂,紅墻白線條。”村民蘇開德説。

  近幾年,恭城縣的農民手裏有了錢,像門等、矮寨村裏蓋新房的戶很普遍,有的村達到了90%以上。農村的房屋建造,大都自覺沿襲“九甲特色”,同時絕大部分也都保留著老屋風格,並加以修繕、利用其吸引遊人觀賞。

  在紅岩村,正在為村民蘇江明的老宅更換空調、冰箱等大功率家電的施工隊正忙得大汗淋漓。蘇江明介紹,“家裏有了錢,換了幾件新家電,不增加用電負荷就不行啦”。據了解,近幾年來,全縣城鄉累計投入資金1億多元,完成縣城整體風貌改造,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並成為廣西“全區風貌改造示範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