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優供給側,糧食才能賣好價
- 發佈時間:2016-01-26 08:29:36 來源:新華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政策性糧食庫存居高難下,極易導致農民‘賣糧難’。只有推進供給側改革,才能有效去庫存。”20日舉行的全省糧食工作會議上,省糧食局局長陳傑提出要大力推進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他認為,糧食供給側結構矛盾突出表現在中低端産品、“大路貨”積壓,産能過剩,而中高端産品供給不足,難以滿足全面升級的消費需求。
一提中高端糧食産品,很多人會想到有機大米、綠色大米等,這類糧食産品價格比較高,有機大米價格一般每斤10元以上,綠色大米也得五六元,有多少人吃得起?“其實這是個認識誤區。”位於泗洪縣的蘇北糧油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冬冬認為,有機大米、綠色大米固然屬於高檔糧食産品,但很多中檔産品價格其實很合理,“大路貨”大米零售價約在每斤2.5元,廣受歡迎的中檔大米每斤也就3元左右,普通消費者也能消費得起。“供給側改革,主要是一個新品種推廣的問題。”
趙冬冬説,泗洪縣是産糧大縣,但九成稻穀品種是種了多年的“淮稻5號”,這一品種的大米口感較差,價格一直賣不上去。剩下一成田塊種植的是省農科院培植的“南粳9108”,這一品種是在日本越光稻米的基礎上雜交而成,大米口感超過日本的,而産量與“淮稻5號”差不多,加工的大米供不應求,零售價每斤在3元左右。凡是“南粳9108”稻穀,他們企業就敞開收,價格也比較高。企業敞開收了,農民賣糧就不需要擠到國有收儲點;國有收儲點倉容壓力小了,去庫存也會容易一點。
為何大部分農民不種植新品種呢?寶應縣寶糧集團總經理楊光分析,主要是農民對糧食新品種缺乏了解。寶應也是糧食生産大縣,很多農民種植的還是老品種水稻,去年秋收到現在,老品種稻穀每斤一直在1.3元左右徘徊,還很難賣掉。而寶糧集團與縣內682名種糧大戶結成産銷合作關係,種植15.2萬畝口感好、米香濃的“南粳9108”和“南粳5055”,企業不僅保證每斤1.55元的最低收購價,還提供免費運輸和烘乾服務;不僅給種植戶補貼農業保險費、免費聘請專家定期指導和測土配方,售糧農民還能參與二次分紅。種植這些新品種的農民一來不存在賣糧難問題,二來收入也比種植老品種的高多了。
“都説現在進口大米對國內糧食市場衝擊很大,但是,只要從供給側入手優化品種結構,我們完全可以‘狙擊’進口糧。”楊光説,進口大米清一色是秈米,雖然價格便宜,但口感與粳米沒法比。比如,過去浙江人習慣吃秈米,但江蘇粳米源源不斷進入,基本佔領市場,現在當地居民口味變了,以吃粳米為主。福建、廣東、雲南、廣西是進口米主銷區,如果大面積推廣優質粳米,價格雖然貴一點,但口感遠勝進口米,還愁拿不下市場?“農業部門可以做好牽線搭橋工作,由加工企業與農民自願結成産銷合作關係,自願引進優質新品種。”
“只有推進供給側改革、改變經營理念,才能打響糧食品牌。”蘇州糧食集團董事長翟子謙説,目前蘇州市中高檔大米市場佔有率達30%左右,且份額在逐年提高。過去,國有糧庫滿足於收原糧、儲原糧、賣原糧,農民種什麼糧庫就收什麼賣什麼,其實,在新常態下,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要主動轉型,轉化為農業龍頭企業,這樣不僅企業日子好過,農民也受益。去年起,集團跟蘇州澄湖現代科技生態農業發展公司合作,種植5000畝“南粳46”優質稻米,種糧農民直接賣糧給糧食集團,除了享受國家最低收購價每斤1.55元、蘇州市執行的價外補貼每斤0.1元外,集團還給農民每斤3分到5分錢的補貼,農民不但不存在賣糧難,種糧收益更可觀。有了優質原糧,集團加工並銷售的1萬噸“虎丘牌”中檔大米每斤售價3.8—3.9元,高檔大米每斤6元以上,企業自身利潤也增加了。
常熟市糧食局局長陸乾元説,常熟經濟發達,市民對大米消費要求越來越高,如果還停留在過去只求産量、不求品質階段,那麼市場收購主體的收購量肯定不會大,糧食只能賣到國有庫點;國有庫點倉容不足,就難以收購農民糧食。這幾年,常熟市糧食購銷部門主動與糧食生産大鎮對接,引種優質粳稻,並自己加工、進超市銷售,如今,“沙家浜”大米已在本地一炮打響,去年加工1.5萬噸,售價每斤5-7元,雖然貴了點,但銷路卻很好。“糧食供給側改革不僅可以去庫存,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農民收入。”他舉例説,古裏鎮下甲村去年種植1000畝優質水稻,由於糧食購銷部門優質優價收購,種糧村民增加30萬元收入。本報記者朱新法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