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洋品牌的“福”字

  • 發佈時間:2016-01-26 05:29:40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唐 燁

  春節要到了,世界各大奢侈品牌也沒閒著,紛紛推出針對中國市場的猴年限量版産品或與春節相關的設計元素。不過,對這一討好舉動,中國消費者並不買賬。

  如,今年某奢侈品牌設計的猴年生肖配飾被中國網友質疑“猴寶寶像長出倆耳朵的外星人”。網友還扒出更多:去年,博柏利推出一款羊年限量圍巾,上面繡了一個大紅的“福”字,網友稱其“不是山寨,勝似山寨”。

  這兩年,奢侈品在中國的日子不好過。貝恩公司最新報告顯示,去年中國奢侈品市場規模為1130億元,同比下跌2%,是奢侈品在中國規模下跌的第二年。去年,多家奢侈品品牌大規模關店的消息也甚囂塵上。

  奢侈品品牌在中國市場遇冷,並不能完全歸因于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因為貝恩調查還顯示,去年中國人在海外奢侈品消費猛漲10%。但不管什麼原因,對奢侈品品牌來説,討好“上帝”總歸沒錯的。去年,香奈兒與卡地亞等奢侈品品牌在中國市場罕見地一同降價,也是一種討好。

  不過,討好消費者,首先要了解消費者。不少奢侈品品牌沿用的是原來的設計師團隊,其中甚至沒有一個了解中國文化的設計師。這樣的團隊設計出來的所謂中國元素,也只是西方人理解的,完全和中國消費者的審美對不上號。其實,應對區域市場的差異化需求,並非一朝一夕能完成。不少外企在中國建立研發團隊,專門研發適合中國人的産品,即便如此,也是深耕中國市場多年後才站穩了腳跟。

  其次,奢侈品牌本身有濃厚的歷史積澱,自身文化特徵尤其明顯,如果只是簡單地將中國元素生硬植入,效果肯定不會好。

  最後,中國現在的奢侈品消費群體已變得更年輕,他們更獨立、更有想法,對大牌也沒那麼多盲從。

  奢侈品品牌在中國市場調整戰略時,還是要靜下心來,多花點時間了解當地文化。奢侈品品牌之間也不應盲從,不一定非要推出所謂的中國限製版,而應權衡自身品牌價值與中國元素是否和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