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大國須直面“圓珠筆之問”
- 發佈時間:2016-01-25 07:21:0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新華社北京新媒體專電(“中國網事”記者李萌、商意盈、孔祥鑫、馬劍)三千多家制筆企業、二十余萬從業人口、年産圓珠筆四百多億支……中國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制筆大國,但一連串值得驕傲的數字背後,卻是核心技術和材料高度依賴進口、劣質假冒産品氾濫的尷尬局面,大量的圓珠筆筆頭的“球珠”卻需要進口。
作為世界製造業大國,為何我們卻無法實現一個小小零件的完全自主研發和生産?“圓珠筆之問”更是“中國製造業之問”。
一個小小“球珠”的“尷尬”
中國制筆協會名譽副理事長陳三元説,雖然我國制筆産業很早就形成了,但在2011年我國啟動核心材料和設備自主研發項目以前,從易切削鋼線材、墨水到加工設備都只能依靠進口。
據介紹,筆頭和墨水是圓珠筆的關鍵,其中筆頭分為筆尖上的球珠和球座體。目前,碳化鎢球珠在國內外應用最為廣泛,我國已經具有很好的基礎,不僅可以滿足國內生産需要,還大量供出口。但球座體的生産,無論是設備還是原材料,長期以來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國家手中。
“內力”不足終致“制筆困局”
據介紹,國外生産設備對原材料的要求相對更高,國産不銹鋼線材無法適用,必須依靠日本進口易切削不銹鋼線材。同時,與之相匹配的墨水也要從德國、日本等國家進口。從而形成了我國當前圓珠筆産量第一,但核心材料和設備卻大量依靠進口的“尷尬”局面。
據介紹,圓珠筆頭的生産對加工的精度、材料的選擇上都有很高的要求。筆頭上不僅有小“球珠”,裏面還有五條引導墨水的溝槽,加工精度都要達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數量級。
據介紹,1948年,中國第一支國産圓珠筆在上海豐華圓珠筆廠誕生。改革開放以後,在巨大的出口需求帶動下,制筆廠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但企業散弱小、缺乏科研平臺、智慧財産權保護不足等原因,導致行業成長“內力”不足,一直制約著制筆産業技術創新、産業升級的步伐。
浙江光華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丁樟榮表示,公司曾經研發出一款新筆,“當時剛出來的時候凈利潤6毛8分一支,非常受市場歡迎。但一夜之間,40多家企業都開始生産一模一樣的筆,利潤一下子降到了每支4毛,這款新筆不久就被跟死了。”
據統計,目前全國3000余家制筆企業中,規模較大的企業僅有250余家。制筆行業專家和企業負責人普遍認為,我們國家能自己造出宇宙飛船、原子彈,為什麼生産一個小小的圓珠筆頭的“球珠”,鋼材卻要長期依賴進口?不是因為這個技術有多難,而是沒有足夠的動力去研究。
陳三元表示,圓珠筆看似簡單,其實涉及到一個國家制工業的方方面面,墨水研製需要化工業支援,生産設備涉及機械設計製造能力,特殊鋼材則取決於國家鋼鐵産業的科技水準。
“相對於鋼鐵産業,制筆是個體量很小的行業。比如,一家鋼鐵廠一天的産量,可能就夠制筆行業消化一年。”陳三元説,對鋼廠而言,這點利潤微不足道,它沒有動力去搞研發生産,制筆企業也沒有足夠力量,因而依賴進口。
科技創新打破“進口依賴”困局
2011年國家有關部門啟動了“制筆行業關鍵材料及製備技術研發與産業化”項目,國家撥款近6000萬元支援相關科研機構、企業針對中心墨水製造、筆頭不銹鋼線材、加工設備等開展科技攻關。項目于2015年通過“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驗收,實現了一系列技術突破。
專家表示,目前國內一些知名企業的産品不比國外的差,但由於核心技術缺失,我們從生産加工到國際標準制定都缺乏主動權。
有關專家表示,一個小小圓珠筆的問題,也是我國製造業很多領域都面臨的問題。科技創新的步伐不能停頓,應加大投入完善産學研平臺,我們的制筆技術在提升,國外也在不停進行技術更新,要堅持不懈地追趕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