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尋求“掌控第四次工業革命”之道 以轉型升級挖掘經濟增長動能

  • 發佈時間:2016-01-22 08:5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陳建 許安結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作為開年第一場全球性經濟盛會,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20日至23日在瑞士滑雪勝地達沃斯舉行。來自約100個國家和地區的2500余名政、商、學界精英用“智慧、靈魂和激情”對話交鋒,尋求“掌控第四次工業革命”之道,為促進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大貿易體,中國經濟走勢依然是年會焦點話題之一。當高速賓士的中國經濟列車步入新常態,世界更加為之矚目。

  工業4.0是機遇也是挑戰

  儘管距離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已經過去了7個年頭,但全球經濟仍處於大衰退的長期陰影之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顯示,2015年是全球經濟自進入復蘇通道以來增長最慢的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斯賓塞表示:“當前全球經濟形勢脆弱,卻一直沒有有效的應對措施。”

  面對低迷的全球經濟,重新找回增長動力的關鍵何在,這是本屆年會最令人關注的話題。與會者表示,全球經濟難以提振的原因之一是上一輪科技和産業革命所提供的動能已進入尾聲,尋求科技創新、突破限制勞動生産率增長的技術瓶頸,才能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説:“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速度、規模和系統性足以顛覆全球各個産業。未來,技術創新將帶來供給側的奇跡,帶來長期的效率和生産率提高。交通運輸和通信成本下降,後勤和全球供應鏈變得更加高效,貿易成本大大降低,所有這些都將打開新市場,推動經濟增長。”

  與會者同時認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也將帶來挑戰。施瓦布説:“最大的挑戰是很多國家可能難以在短時間內適應從第三次工業革命到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過渡,因為此次工業革命的速度之快、範圍之廣、力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牛津大學經濟學家卡爾·弗雷和邁克爾·奧斯本估計,美國約45%的就業崗位可能受到自動化的影響。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內德·菲爾普斯表示:“有關新技術可能進一步打髮發達經濟體的憂慮似乎還沒有影響商業信心,但這是一件令人擔心的事情。”

  全面創新引領中國經濟增長

  中國經濟正處於新舊動能轉換階段。為實現經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準的“雙目標”,中國調整和優化經濟結構,不再過度依賴以要素、投資規模為基礎的粗放型發展模式,而是實施以科技為基礎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國際排名不斷前進,引起了眾多與會者的關注。他們將其歸功於政府的重視、投入的增長、社會的支援以及科研人員自身的激情。

  在施瓦布看來,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中國正展現出先驅者的姿態。他説:“我跟很多網際網路企業的朋友交流過,發現中國企業已經在很多領域做得相當出類拔萃,不斷在推動相關科技的發展。”他特別指出,中國消弭資訊鴻溝有很好的先天條件。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網民和良好的資訊基礎設施,同時政府在大力實施“寬頻中國”等戰略,寬頻技術也正在從4G向5G發展,這些好做法都可以分享給世界。

  中國話題引發高關注度

  同往年一樣,中國話題繼續在達沃斯保持著高關注度,以中國為主題的討論多達10余場,相關議題包含中國商業環境、中國經濟將走向何方、中國製造的未來、中美關係新篇章以及未來增長驅動力等,而前來參加本屆年會的中國商界代表甚至還比去年增加了一倍。

  中國日前有關2015年國內生産總值增長6.9%的數據一經公佈,即引來與會者的關注。儘管此次增速是25年來的最低值,但與會者大多認為這是中國經濟正常調整的結果,相比速度而言,中國經濟發展的方向調整、轉型升級及背後的結構優化更重要、更具説服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表示,IMF預測2016年中國經濟增長6.5%。她認為,這種增速換擋是可控的。拉加德説,相信本屆中國政府可以控制好中國的經濟轉型:即從依賴投資和製造業到更加注重服務業和消費。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表示,現在全世界都對中國未來增長感興趣,因為“中國經濟規模很大,直接影響到亞太和全球經濟”。陸克文説,中國經濟改革本身具有複雜性,加之全球經濟表現不佳的消極因素,這種疊加效應增加了中國改革的複雜性。他指出,儘管如此,與會者普遍看好中國經濟“新常態”,認為中國經濟改革模式總體上將取得成功。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克裏斯托弗·皮薩裏德斯表示,中國經濟“仍然保持著不錯的增長”。國際主要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公司首席經濟學家保羅·謝爾德在預測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進一步放緩的同時,表示今年中國即使只有6.3%左右的增長,也仍將是積極的。因為對全球國內生産總值的增加而言,即便是6.3%左右的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率仍相當於2009年大約14%的增長。

  施瓦布也指出,中國經濟發展仍然很穩健,“首先,全球經濟平均增長速度約為3%,所以中國7%左右的增速並不低;其次,雖然是放緩至6.9%,但以同樣的增速,一個僅有1萬億美元國內生産總值經濟體的發展動能是無法和一個擁有10萬億美元國內生産總值經濟體相提並論的”。他説,在中國經濟正在適應新常態的階段中,重要的是加快産業轉型升級。中國政府有關“十三五”期間的發展規劃建議中提到“網際網路+”“中國製造2025”等相關行動方案,表明中國正在朝正確的方向努力。

  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魯比尼認為,眼下輿論關切中國是否會讓人民幣大幅貶值,他認為這種可能性並不存在。“中國是負責任的國家,上世紀九十年代亞洲金融危機時,中國也沒有放任人民幣貶值。”

  談及中國正在進行的結構性供給側改革,魯比尼認為,中國的確需要解決好産能過剩問題,下一步中國關閉某些低效企業,會促進産業轉型,增加服務業比重。

  寰宇進步,無新不立。當前,中國經濟面臨“三期疊加”,又與全球新一輪科技和産業革命歷史性交會,與會者相信,只要凝聚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強大力量,通過創新將經濟潛在的增長率挖掘出來,中國經濟必將行穩致遠。(經濟日報記者 陳 建 許安結 )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