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3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經濟風險可控

  • 發佈時間:2016-01-21 08:32:56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財經觀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9日警告,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各經濟體復蘇力度不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下行風險顯著。

  IMF在當天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3.1%,2016年和2017年的增速分別為3.4%和3.6%,均比此前預計下調了0.2個百分點。

  IMF表示,全球經濟正處於調整之中:新興市場增長普遍放緩,中國經濟正處於再平衡進程中,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美國逐步退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全球經濟如果不能成功駕馭這些重大轉變,增長可能受阻。

  “新平庸”漸成現實

  IMF表示,2015年全球經濟依然疲軟,發達經濟體溫和復蘇,而新興市場經濟增速已經連續5年下滑。

  IMF預計,發達經濟體2016年的增速將增加0.2個百分點至2.1%,2017年將穩定在這一水準。其中,美國經濟總體將保持強勁,但美元走強和油價下跌將抑制經濟增長。IMF預計今明兩年美國經濟均增長2.6%,比之前預期低0.2個百分點。

  油價下跌和寬鬆的金融條件將使歐元區私人消費增強,這將抵消出口不佳的影響。IMF還預計,日本經濟在2016年將變得更加堅實。

  關於新興市場,報告預計今明兩年的增速分別為4.3%和4.7%,分別較此前預測下調了0.2個百分點。其中,印度和其他亞洲新興經濟體是亮點,而巴西和俄羅斯今年則仍面臨經濟衰退局面。

  IMF總裁拉加德近日曾表示,全球發展令人失望且不均衡,中期經濟發展預期正在變弱。她表示,自己一年前提出的“新平庸”——經濟長期低速發展——正日益成為現實。

  中國經濟放緩程度

  對世界經濟尚不構成威脅

  IMF預計,中國經濟增長在2016年將放緩到6.3%,2017年將降至6.0%。IMF認為,中國經濟正在經歷必要調整以實現更平衡的增長。但對全球經濟來説,中國經濟放緩的確會通過貿易、大宗商品價格和信心等渠道産生國際溢出效應。

  美聯儲前主席伯南克近日表示,中國在經濟轉型這條路上除了勇往直前別無選擇。在製造業和房地産等傳統經濟支柱行業放緩之際,加速發展消費和服務業是正確方向,中國正在實現良性過渡。他強調,中國經濟放緩的程度對世界經濟來説尚不構成威脅。

  IMF首席經濟學家莫裏斯·奧布斯特費爾德19日表示,IMF對中國經濟的預期與此前沒有變化,説明中國經濟發展沒有出現意外。IMF一直認為,6%到6.5%的增速對當下中國經濟來説是安全區間。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巴裏·艾肯格林認為,市場對中國經濟放緩的擔心有些過度。儘管中國面臨地方債、影子銀行、國企負債等問題,但是應當相信中國政府有足夠能力不讓局面失控,尤其是中國仍擁有鉅額外匯儲備,這足以使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

  在經濟增長長期低迷的全球大環境下,為了提高實際和潛在經濟增長,全球政策制定者面臨迫切壓力,應拿出支援需求側並實施結構性改革的雙重措施,其中結構性改革尤為關鍵。

  IMF還建議,發達經濟體應繼續保持寬鬆貨幣政策,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加大財政支援力度;新興市場則需要加強經濟脆弱性管理,重建抵禦衝擊的能力。

  (新華社華盛頓1月19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