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016年春運“雙降”背後有故事

  • 發佈時間:2016-01-21 07:29:31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梁建剛

  2016春運將至。本週日,1月24日啟幕,3月3日結束。

  中國特色的春運,到底是個什麼“運”?形象而言,就是40天時間裏,相當於全球1/3的人口,“運”兩次。今年春運,全國旅客預計超過29.1億人次。

  春運如“流”,一場大規模的人口流動,維繫著中國民族“團圓”的主題情懷,考驗著整個國家的交通路網和服務體系的完善,只有每一個環節安全有序,才能保障百姓出行的安全有序,確保整個社會秩序的穩定祥和。

  春運如“鏡”,折射著這個時代的發展與進步。任何點滴變化,牽扯出整個社會的一系列改變。

  市春運辦在“2016年全市春運工作準備會議”上透露,今年春運期間全市省際旅客運輸總量將持續增長並突破4000萬人次,達4024萬人次,同比增長4.9%。

  不過,記者特別關注到了一組數字,在今年上海鐵路團體票銷售中,在滬企業及散團的團體訂票數量下降近50%,預訂票總數降低近20%。

  這組企業端的“雙降”有何意味?記者在火車站、在企業展開調查,果然發現了這背後更深刻的變化。

  在偌大的上海火車站候車室,到處都是年輕的臉龐,90後已然成為“春運流”的主力

  拖著行李箱,穿著皮夾克,腳上靴子锃亮……在上海火車站候車室遇到小周和他的老鄉時,記者看見這3個年輕人都插著耳機,正醉心於手機遊戲。

  “我們幾個都在青浦的電子廠上班,今年廠裏效益一般,最近活不多,所以就商量一起早點回家過年。”對記者的詢問,小周很樂意聊聊天,“我1994年的呀,來上海快三年了。”他又用手一指身旁一個瘦瘦的男孩,“他最小,1997年的,我們都是90後。”

  這是今年春運中,記者的最強烈感受,在偌大的上海火車站候車室,到處都是年輕的臉龐。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新生代農民工”這一概念,要求社會特別關注這一群體,如今,90後已成為春運主力。相關統計顯示,新生代外來務工人員初次外出年齡越來越小,80後平均為18歲,90後平均只有16.2歲,年輕的他們在外漂泊,也帶動著春運流的改變。

  “都要回家,都得坐火車,有什麼差別?”小周似乎並沒有覺得自己與80後,甚至父輩們有什麼差別,但回家只帶兩三件行李,人手一部的標配智慧手機、筆記型電腦的陣勢,又顯得與過去很不一樣。“火車要開將近40個小時,路上需要打發時間,所以提前下載了好幾部電影,多看幾部就到了。”小周笑著説,“至於行李,現在誰還大包小包、肩挑手提啊,把工資帶回去最實惠,其他的就放宿舍了,反正不值錢”。

  今年回家,小周説自己最大的任務是相親,雖然只有21歲,但在村裏已經算是“大齡青年”,同學中有孩子的也不在少數,可小周更希望不要耽擱年後回上海工作。“説實話,在上海也交過女友,但我知道還得回家找。相比而言,我更喜歡上海,生活很充實。”小周頓了頓,臉上閃過一絲憧憬,“我知道幾乎不可能,但要是今後能落戶在上海就好了,把爸爸媽媽也接到上海來看看。”

  點評

  隨著時間推移、年齡增長,在城市中就業或讀書的90後群體,數量逐漸超過80後,他們正接過80後手中的“交接棒”,成為下一個5年乃至10年春運的主力軍。近日,攜程根據預訂大數據詳細研究了今年春運的旅客屬性和客流變化趨勢,結果發現,今年90後旅客群體佔比為37%,首度超越80後。

  90後群體帶給春運的變化前所未有,從回家方式上看,90後群體選擇乘火車往返的佔比高達76%,速度、舒適度都是90後考量回家方式的重要指標。更值得關注的是,90後通過APP等移動端預訂春運往返車票的佔比高達83%,是所有年齡群體中比例最高的,可以預期的是,隨著春運大軍中90後佔比逐年升高,今後春運購票也將更加趨向移動互聯網化,團體訂票只會越來越少。

  不管怎麼樣,買票方式多了肯定是好事,至少不用再遭罪

  1月14日清晨6點,上海2016春運第一趟臨客列車即將開始檢票,陳定付和妻兒、父母一起,早早坐在候車室的最前排。

  坐春運加開的頭班車,距離過年還有20多天就提前回家,父親的説法是“家裏事情多”,但陳定付並不太認同,“最主要是搶不到票呀。只能買到哪一趟就坐那一趟了。”陳定付説。

  為什麼不湊起來買團體票?“我和我爸都在工地幹活,沒人提起團體票的事,我老婆在棉紡廠,似乎是有人提過,但大家興致不高,就放棄了。團體票最主要是可能買不到你想要的票啊,大多數都是硬座,選擇餘地太小,還不如自己搶票。”陳定付覺得團體票會變少很自然,“不論搶到搶不到,主動權都在自己手上呀。”

  對搶票,父親老陳反而對前幾年的春運售票大賣場記憶猶新,“提前兩三天就得來排隊,要是排不到前三名,回成都的票就肯定沒戲,所以得提前把車次、買幾張票寫到紙上,第一時間遞進去……”如今車票都到了網上,兒子成了買票主力,老陳一邊搖頭,“啥子網速,現在年輕人搞的看不懂了。”不過,他也承認,至少不用裹著被子在寒風中連夜等待,“時代不一樣嘍”。

  今年春節,陳定付早早查好攻略,和妻子一起下載了最新的搶票軟體,電腦、手機一直開著,天天等票,“那幾天,只要手機一響就拿起來看,可惜我的手機網速太慢,好幾次看到票了就是搶不到。”網上訂票不成,電話訂票擔心話費,正在焦慮時,沒想到父親在奉賢南橋的車票代售點買到了14日的火車票,“之前看新聞説代售點預售期比網上慢好幾天,肯定沒希望,結果代售點人很少,基本沒排隊就買到了車票,還真挺意外的。”陳定付説。

  “過了這麼多年,只要想回家,最後總能找到辦法。”就要檢票了,老陳一邊收拾行李,一邊笑著説,“不管怎麼樣,買票方式多了肯定是好事,至少不用再遭罪了。”

  點評

  火車票售票方式的不斷更新,是近年來春運最大的變化之一。目前,旅客已可以選擇五種方式購買火車票:網路購票、電話訂票、火車站窗口購票、手機APP客戶端購票、自助售票機購票等。尤其是手機APP購票,漸成火車票銷售主流。儘管網友對這些軟體有著各種各樣的看法,但有個事實不容駁斥,再沒有人會大冷天裏坐在上海火車站的地下室熬夜了,這樣的時間和精力的付出,實在太糾結。

  技術的進步,會影響人們的行為,無疑也會影響春運售票方式的變化,這可能是企業團體票減少的重要原因之一。消費者希望買到更好的日期、更快的車次、更舒服的座位,將主動權握在自己手裏,這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一到春運,人堆裏擠三擠,一年到頭的心情也不好了

  在上海做了近10年保姆,錢阿姨感覺今年終於盼出了頭:“女兒在上海讀大學畢業了,家裏又添了輛新車,今年,我們一起開車回家過年。”

  錢阿姨的家在江蘇盱眙縣,距離上海400多公里,看著並不太遠,但前幾年回一趟卻並不方便,“因為沒有火車站,回家一般只有兩條路,要麼乘長途大巴車,要麼坐火車到南京,再轉長途車回家。”錢阿姨回憶説,“這兩年坐大巴要五六個小時,但已經算快了,過去從上海去的那班車,中途等等停停,等到回到家,至少半天;坐火車再轉大巴,時間能快一點,但人又得折騰,要是剛好錯過一班長途車,還得等半個小時,時間也不短。”

  這兩年高鐵多了,錢阿姨基本都會買高鐵票直達南京後轉車,速度快了可價格也蹭蹭地漲,票也不算好買,“在這家做了這麼多年,做出感情了,看著東家的孩子從出生到快上小學了,每年也都是小年夜才往家趕。雖然到南京車多,但這時候的票也難買。”錢阿姨覺得,關鍵還是不舒服,帶著大包小包回家過年還要折騰換車。在上海這麼多年,她的衣著打扮都逐漸向上海靠攏,平日也要燙燙頭髮,穿得時髦些,可一到春運,人堆裏擠三擠,一年到頭的心情也不好了。

  一年又一年,今年終於“突破”了。“家裏新添置了輛轎車,老公説過年前趕到上海,接上我和女兒,一起回家過年了。”這幾天,錢阿姨每次説起這些,都會笑,“車也就10萬元,關鍵是舒服呀,一路高速,只要4個多小時就到家了。油費和過路費,算下來差不多500多元,承受得起”。

  點評

  買車,已不算新鮮事,但當高速路網逐漸完善、節日高速免費政策逐漸穩定,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自駕回家,也必然使春運出行方式的結構發生變化。

  高速公路的日均客流是一個證明。2014年,上海高速公路網日均流量為69.2萬輛次,到2015年已增長至80.1萬輛次,預計2016年春運期間,這一數字將突破92萬輛次,每一年的增長都在12%以上,且增幅還在擴大。以這一趨勢,自駕回家的運輸總量,遲早超越民航,甚至超越鐵路也未嘗不可,成為中國人春運的主要選擇。

  其因,與中國的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汽車工業發展息息相關,也與普通民眾生活水準提升、經濟實力增強密不可分。自駕帶來的便捷、舒適,與可以自我掌控節奏,不受時間束縛等優勢,將是越來越注重生活品質、注重旅途私密化感受的人們分外看重的要素。

  人們踏上回家的旅途,那意味著向家的靠攏

  “過年,年年過,年年幾乎一模一樣,早就想換一種方式了。”在上海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小袁,一早打定了主意不再通過單位訂票回家,“我早就交代爸爸媽媽辦好了護照,今年先接他們到上海,再一起出國度假,過一個不一樣的新年”。

  小袁這麼打算有自己的想法,爸爸媽媽還從沒出過國,每年都是自己一家回去,爸媽又要多燒菜、又要走親戚,累得夠嗆,自己一家先得操心來回車票,再得惦記給親戚帶什麼禮物,錢不少花,路上更折騰。“忙碌一年再回家過年,每次都累得像扒層皮。”小袁説,“再加上這幾年年味也淡了許多,家鄉的朋友、同學越來越忙,回去連見一面都難,時間長了,覺得回家過年越來越沒有意思了。”

  小袁於是早早做起了計劃,目標最後定在泰國曼谷。“氣候舒適,有城市的熱鬧,也有異域風情,爸媽肯定會喜歡。”小袁算算賬更覺得超值,機票提前訂,一個人往返不到3000元,住宿則選擇時髦的民宿,一整套市中心的寬敞公寓,臥室就有3間,足夠全家5個人一起住,每天價格不過600多元人民幣,“算下來,和過年回家的花費差不多,比去國內三亞等地性價比更高。”

  來自旅行社的數據表明,今年春節可能成為史上出境遊人氣最高的“度假黃金周”,全國出境旅遊人數有望接近600萬人次,大大超越去年國慶節黃金周出遊總數。據攜程、驢媽媽等線上旅行社目前的預訂數據顯示,泰國、菲律賓、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尤其受到國人喜愛,今年春節期間將接待中國遊客同比增長數倍。

  點評

  春節,詮釋著“家”對於中國人傳統而厚重的意義,全新的過年方式,也在豐富著有關“年”的意義與內涵。

  春節臨近,人們踏上回家的旅途,那意味著向家的靠攏,但隨著中國城鎮化的加速發展,城鄉間的差距在逐漸縮小,家鄉未必是在遠方,有家人的地方即是家。

  有了這一種想法,出國度假、反向過年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也就不難理解了。傳統意義上的春節,家是方向,何處不能為家?團圓是主題,何處不能團圓?讓過年更加輕鬆,讓全家人更加舒心,何樂而不為?傳統年的內涵,也在這新的潮流中愈加深刻。

  在某種意義上,這些變化更令人欣喜,更彌足為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