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經濟穩中求進“高空航行” 仍是世界增長引擎

  • 發佈時間:2016-01-20 16:00:2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跌宕起伏的2015年,中國經濟成績如何?昨天,“榜單”揭曉。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15年國內生産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重磅宏觀經濟數據。全世界都在矚目的這份中國經濟成績單,整體表現怎麼樣?今年,經濟增長又將從哪些領域發力?

  6.9%的增長符合中高速目標

  去年我國GDP增長6.9%,這個數字格外受到關注。儘管25年來首次低於7%,比2014年7.3%的增速回落了不少,但比大多數市場預期還是好很多。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坦言,取得這樣的成績,著實不易。

  王保安表示,當前世界經濟持續復蘇乏力,經濟形勢錯綜複雜,國際貿易下降,金融風險增加,這些都不可能不對中國經濟産生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大家就會發現6.9%是一個不低的速度,符合中國現階段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約束、有關戰略目標客觀需求的表現。

  辯證來看,GDP增速回落,也是結構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王保安説,在經濟增長下行的情況下,大家更多的是看工業增長回落和PPI的長期下降。從工業增長速度來講,它肯定會影響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但是從我們的發展目標來看,它恰恰是我們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結構優化升級的一個必然要求,也是轉型升級陣痛期的正常表現。

  股市交易量增加對GDP正貢獻

  回首2015年,無論是房地産新常態下投資增速下降,還是股市劇烈震蕩,都給經濟蒙上“霧霾”。王保安説,它們的波動對中國經濟增長都是有影響的,但影響不大:“比如股市,一會兒漲上去,一會兒跌下來,但是我們GDP核算是依據交易量,從這個角度來講,交易量的增加就是正貢獻。2015年房地産的投資增速在回落,但是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比2014年增長,綜合來講,對GDP影響不大。”

  除了股市和樓市,地方政府債務作為經濟發展中另一大隱患,它的情況也在可控範圍內。王保安説,政府債務沒有出現明顯的增長,佔GDP不到40%,是在國際通常認定的60%警戒線以下。

  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25%以上

  在三期疊加的歷史結構轉型期,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還是在25%以上。對此,王保安用“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中有創、創中提質”來總結:就業穩,新增就業人數在增長。大城市調查失業率在5.1%左右。物價穩,居民收入穩定增加。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5%,城鎮居民增長6.6%。

  第三産業佔據GDP“半壁江山”

  眾多數據當中,有一個數據值得細細揣摩:2015全年第三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超過一半,達到50.5%,高於第二産業10個百分點。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第三産業佔據“半壁江山”,表明結構轉型升級已經初見成效。

  連平説,為了改變長期以來投資過度的政策偏向,以便更好促進消費發展,促進第三産業發展,更好改善民生。從2015年的數據看,在這些方面已經初見成效,這是經濟運作中間值得關注的一個亮點。

  新産業新業態為經濟注入新動力

  展望2016年,國家統計局局長王保安説,“三去、一降、一補”,在這個過程當中,有些行業可能還會延續下行狀態。但是另一方面,新興産業、新型業態、新的商業模式蓬勃發展。比如新的業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去年增長了31.5%,遠遠超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速度。新興産業也在蓬勃向上。像深圳、上海沿海的一批新興戰略性産業發展速度都在10%以上;全國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10.2%,比規上工業快4.1個百分點。我們認為,2016年中國經濟仍將平穩增長。

  面對2016年複雜的經濟形勢,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指出,更多政策將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發力”。

  祝寶良:“更多把政策放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主要就是我們講的要去庫存,去産能,去杠桿,降低企業的生産成本,同時在有些短板上,我們要加大力度補齊。”(記者魏紅欣 盧海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