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找準扶貧門路 脫貧有了出路

  • 發佈時間:2016-01-20 05:53:0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左下圖 1月10日,江西遂川縣于田鎮雁林村農民正為全國各地客商加工節日大紅燈籠。近年來,該縣實行“公司+農戶”生産經營模式大力發展燈籠産業,産品暢銷全國各地,並出口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市場。 李建平攝

  右上圖 1月12日,江西崇仁縣郭圩鄉陂下村煙葉育苗棚內,煙站技術員王林祥(右)正在為育苗戶郭中華(中)免費提供煙葉育苗技術幫扶。近年來,江西崇仁縣按照“一戶一策”的扶貧工作思路,採取政府貼息貸款、免費技術培訓等幫扶措施,引導農戶發展麻雞、信木紅心柚、大棚蔬菜等特色産業,幫助1000多貧困戶走上了致富路。 崔 周攝

  産業扶貧是指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産業發展為杠桿的扶貧開發過程,是促進貧困地區發展、增加貧困農戶收入的有效途徑。當前,一些貧困地區以市場為導向,調整經濟結構,開發當地資源,發展商品生産,不僅培育了多種適合當地發展的産業,而且探索了“縣為單位、資源整合、整村推進、連片開發”的成功經驗,逐步形成了産業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農戶等不同主題的利益聯結機制。近年來,貧困地區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增長幅度高於全國平均水準,産業扶貧功不可沒。

  黃土高坡上,座座蒙古包散落著,面面彩旗迎風招展。這是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吉強鎮龍王壩村。龍王壩村位於縣城西南10公里處,建檔立卡貧困戶有299個。去年龍王壩村貧困戶在扶貧幹部的幫助下,紛紛辦起農家樂飯莊,提供原汁原味的鄉土菜肴,引得周邊城鎮遊人紛至遝來。24歲的貧困村民段曉雪去年僅農家樂這一項,每月就能掙2000多元。

  龍王壩村是國務院扶貧辦、國家旅遊局確定的2015年貧困村旅遊扶貧試點村之一。這樣的旅遊扶貧試點村,在全國有600個。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國務院扶貧辦開展産業扶貧,計劃在200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實施旅遊扶貧工程,去年先在600個貧困村試點。

  “造血”比“輸血”有效

  眾所週知,減貧脫貧要取得長效,一定要産業發展作支撐。

  家庭每人平均年收入低於2300元,這是2011年11月29日我國宣佈的最新的貧困線。以後都以2011年2300元不變價累加通貨膨脹率折算,到2015年末大約是3000元。段曉雪去年僅農家樂這一項就掙了2.4萬元,有她一人掙錢,全家每人平均收入就大大超過了貧困線。

  寧夏西吉縣將臺鄉西坪村以前是遠近聞名的窮村,現在是遠近聞名的小康村。幾年前,西吉縣依託閩寧兩省區對口扶貧協作平臺,引進了福建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華林農業綜合開發公司,在西坪村建起萬畝設施蔬菜基地。華林公司運用膜下滴灌高效節水技術,採取“公司+土地合作社+農戶+基地+科技+物流+市場”的一體化經營方式,帶領當地及周邊農戶大力發展綠色冷涼蔬菜種植業。30歲的貧困村民淩佳燕在華林公司基地幹活,每月平均能掙2600元,去年全年工資掙了3萬多元。她家5畝田,全部流轉給華林公司,每年還能拿到3000元流轉費。有淩佳燕一人在這裡幹活,全家就脫貧了。

  華林公司副總經理徐金國説,公司有償流轉耕地10000畝,涵蓋48個村民小組826個貧困戶4116人,長年雇傭固定員工87人,季節性用工需8000多人。這意味著,一個華林公司就帶動了數以千計的貧困戶脫貧致富。

  “不少貧困地區長期難以擺脫貧困,救濟式扶貧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只能由‘輸血’向‘造血’轉變,實行産業幫扶。”中央黨校經濟學部教授孫小蘭説。

  傳統産業“水土不服”

  近年來,農業部、國家林業局、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供銷總社大力支援産業扶貧。不少貧困地區積極發展經濟林果、草食畜牧業、生豬、馬鈴薯等傳統主導産業,已經實現脫貧致富。

  然而,在一些貧困地區,基層扶貧幹部發現,種植、養殖等傳統産業在當地已難以發展,因為自然條件太差,“一方水土難養活一方人”。

  “以前在老家田老莊鄉,為了脫貧致富,家家都養羊,我家養了30多只。羊把荒坡上的草吃光了,就刨土吃草根。土坡沒了植被,常年幹得冒煙,一下雨就滑坡。”家住寧夏同心縣下馬關鎮田園移民新村的農婦鎖薇説。同心縣屬於寧夏中部乾旱帶的核心區,水源奇缺,風大沙多,植被破壞嚴重。在這裡發展傳統種植、養殖業,實現脫貧致富,顯然不現實。3年前,鎖薇和鄉親們按政府的生態移民政策,搬遷到下馬關鎮。

  孫小蘭曾深入廣西富川、貴州威寧貧困大山裏調研,發現這兩縣都屬於岩溶地區,生態脆弱,自然條件非常惡劣,缺土缺水,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發展傳統致富産業很難。

  “經過多年的減貧工作,現在剩下的都是‘硬骨頭’。”劉永富説。我國目前832個貧困縣主要分佈在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西北荒漠化區、西南大石山區和中部深山區等地區。這些地區自然條件惡劣,各種災害頻發,加上基礎設施建設落後,勞動力素質不高等原因,傳統的農業産業起步難、發展難、取得成效難,對貧困群眾的帶動更難。

  産業扶貧必須求新

  傳統産業行不通,産業扶貧必須另辟蹊徑。為解貧困地區傳統産業發展之難,國務院扶貧辦確定了將新業態、新技術引入貧困地區産業建設和發展的工作思路。

  像龍王壩村這樣開展旅遊扶貧,正是國務院扶貧辦重點實施的新業態産業扶貧重點工程之一。“去年已經啟動實施的旅遊扶貧、電商扶貧、光伏扶貧等重點工程,就是要幫助貧困地區發展各種致富産業,形成精準脫貧的自我‘造血’功能。”劉永富説。

  國務院扶貧辦去年選取600個貧困村開展旅遊扶貧試點,通過集中實施一批基礎設施項目,興辦一批鄉村旅遊項目,開展一批鄉村旅遊宣傳推廣活動,培訓一批村官和旅遊項目帶頭人,提升貧困村發展旅遊産業的硬體和軟體水準,提升貧困群眾發展旅遊産業的技能和素質,為貧困群眾創造新的增收點,為鄉村旅遊扶貧工作的全面展開提供可借鑒經驗。

  2014年7月,國務院扶貧辦和國家能源局商定,在有條件的貧困地區實施“光伏發電扶貧工程”。去年“光伏發電扶貧工程”試點工作已在寧夏、安徽、山西、河北、甘肅、青海6省區的30個縣啟動。截至去年9月30日,6個試點省已基本完成了試點實施方案所確定的建設任務。項目全部建成,可幫助43萬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戶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能解決95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無集體經濟收入的問題。“在貧困地區開展光伏扶貧工作,既符合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又符合開髮式扶貧戰略。貧困戶用電不花錢,賣電做貢獻,是一個既利當前又利長遠、既利扶貧又利發展的好項目。”劉永富説。

  電子商務扶貧也是一個好思路。去年9月25日,國務院扶貧辦已與蘇寧雲商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在100個貧困縣建設蘇寧易購直營店,將貧困地區的特色農副産品上架到蘇寧易購線上的“地方特色館”進行銷售。電商扶貧依託網際網路,可以將貧困地區的綠色、優質農産品賣到城裏去,賣個好價錢,不僅可以幫扶貧困群眾,還可以讓城裏人享用到放心、健康的食品。據了解,去年以來,出自四川省貧困大山裏的雅安市漢源縣的車厘子、大涼山的鹽源蘋果,借助蘇寧雲商的網上眾籌平臺,已經迅速銷往全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