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山東:把貧困戶納入産業化經營鏈條

  • 發佈時間:2016-01-20 05:53:0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冬日的暖陽下,在山東省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沂源縣的華康食品有限公司裏,67歲的王參榮和工友們一邊聊天,一邊揮動著手裏的小刀。在他們的熟練修剪下,一個個灰頭土臉的桔梗變成白白胖胖的“小人參”。再經過幾道精加工,它們就會跨出國門,走向洋人的餐桌。“村裏能幹得動的都在這裡打工,年齡最大的83歲了,少説一年也能掙個八九千塊錢。”快人快語的王參榮告訴記者,去年,她把家裏的1畝地流轉給了公司,每年不僅可以得到1000元租金,還成了公司股東。

  近日,在沂源華盛果品公司,記者看到,該企業專門設立了一個“扶貧辦”。他們選擇資訊閉塞、增收有困難的4個山村中的1000戶貧困戶作為公司扶貧幫扶對象,按照“因戶施策,精準幫扶”的扶貧原則,免費為扶貧對象提供果樹苗木,並將貧困戶的産品回收由公司統一包裝銷售。在幫助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同時,也建立了企業優質的農産品生産基地。

  目前,山東貧困人口有300萬人左右,分佈在17個市的1538個鄉鎮。這些農村貧困人口多數年齡大,文化程度低。山東要求2016年至2017年兩年基本完成脫貧任務,2018年全部兜底完成。為實現這300萬貧困人口的脫貧奔小康之夢,山東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作用,把更多貧困戶納入産業化經營鏈條,分享農業全産業鏈和價值鏈增值收益。對吸納貧困人口較多的各類經營主體,在用地、財稅、信貸方面給予重點支援。

  依託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山東打造起“全員登記認定”“全員免費服務”“全員崗位提供”“全員特困安置”的“四全援助”模式。有勞動能力的,根據需求進行培訓;而對於那些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員,則由政府出面,通過公益性崗位安排就業。魚臺縣是省級貧困縣,大量農村勞動力因為沒有知識和技術,只能在家靠天吃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2015年年初,魚臺縣就業部門精心挑選了烹飪、家政、電氣焊等10多個實用技能,面向農民免費授課。王魯鎮閆廟村的郝東,以前一家五口全靠種地為生,生活非常困難。半年前,他在培訓班裏學了電氣焊,很快就在一家公司找到了穩定工作。“現在月工資3000至4000元,原來不敢想買房子,現在商品房也交上了首付。”郝東高興地説。截至目前,魚臺縣已在50多個村莊開設培訓班76期,3816名農民領到了技能證書。據魚臺縣人社局就業辦公室主任閆同國介紹説,他們力爭培訓一人,就業一人。

  脫貧攻堅需要加大財政投入和金融扶貧支援力度,為此,山東要求各地每年用於扶貧的資金增幅明顯高於本級財政收入增幅,賦予縣級政府扶貧資金整合自主權,能夠落實到村的行業部門涉農資金用於脫貧的比例要在20%以上。同時,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扶貧産品和服務,引導更多信貸資金流向貧困地區。山東還將通過財政貼息,支援銀行對農村貧困人口開展5萬元以下的“富民農戶貸”,實行免抵押、免擔保、基準利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