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2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激活教育消費更需從供給側入手

  • 發佈時間:2016-01-20 05:52:4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這幾日,筆者的一位朋友忙著給孩子找鋼琴老師。本以為這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因為社會上到處都是這類培訓機構的招生廣告,仿佛遍地都是“中字頭”音樂學院的老師在招生。事情的發展出乎這位媽媽的意料,奔波了近一個月,試聽了10多家培訓機構課程,才好不容易選定一位相對滿意的老師。這位媽媽直言道,大多數培訓機構的宣傳和實際情況相差太大,“有的老師連中央音樂學院的門朝哪開都不知道,就敢説是那裏畢業的”。

  無獨有偶,最近筆者認識的一位年輕的媽媽也為給女兒尋找合適的英語學校費盡週折。

  我國有句老話,“再窮不能窮教育”。大部分家庭對孩子教育很舍得投入,對孩子教育消費的需求都盡可能給予滿足,其他消費都可以讓讓步、等一等。

  正如我們看到的和切身感受到的,近年來我國教育消費快速升溫,市場需求不斷被激活。當前,市場上各類藝術培訓、語言培訓、職業技能培訓、資格認證培訓遍地開花。網際網路教育成為投資熱點,線上教育行業風生水起。同時,因難以滿足教育消費的需要,不少人紛紛走出國門。例如,中國留學生為美國每年直接提供超過44億美元的收入,中國留學生為澳大利亞創造的産值在所有出口創匯産業中名列第一。

  近年來,無論是“雙11”迸發出的消費熱情,還是在歐洲排隊掃貨的盛況,它們在彰顯我國巨大消費潛力的同時,也暴露出國內供需不平衡的弊端。教育作為民生領域的重中之重,同樣也出現類似的供需矛盾。當前我國教育産業不缺乏有效需求,不缺乏蓬勃的消費動力,缺少的是有效的教育資源供給,缺少的是優質的教育資源供給。

  去年在熒屏上熱播的《虎媽貓爸》儘管部分情節有些誇張,但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類似的情節也曾在我們身邊上演。筆者所在的小區有所還算過得去的私立幼兒園,一到報名的時間,適齡孩子的家長提前1周就開始晝夜排起長隊,風雨無阻。這一幕令人唏噓不已。

  那麼,優質的教育資源來自哪?何日家長不再為了孩子的上學焦慮不安,何日家長不再為上好學校傾囊而出?

  教育具有準公共産品屬性,特別是義務教育,本身就是純公共産品。政府有責任本著公平原則提供惠及全民的公共教育服務,有責任不斷增加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滿足人們對教育的更高需求。但由於優質教育資源的增加並非一朝一夕之事,當前更需從存量的角度做好文章,處理好優質教育資源的配置問題。教育資源具有稀缺性,教育資源配置要考慮效率和公平問題,盡可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益。從現實情況來看,在公平和效率這兩個方面都面臨諸多問題。比如,地區之間每人平均擁有教育資源的差距過大,農民工隨遷子女、農村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平等受教育權還沒有得到有效保障,教育資源浪費現象還較為普遍等。

  無論是增加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還是優化教育資源的配置,都需要耐心。教育是一項極其需要耐心的事業,優質教育不可能出個改革方案,或是一拍腦袋出個規劃就能冒出來,而是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才能生長出來。

  誠然,教育屬於公共服務産品,教育領域不同於經濟領域,不能完全由市場説了算,民間力量的進入也不能解決教育的全部問題,但如果沒有民間力量的進入,不引入市場力量的配置,教育産業的發展必定會面臨許多苦難。我國雖然允許民辦教育存在和發展,有關部門實行了“鼓勵和引導民間資金進入教育領域”的政策,但現在由於多種原因,還難以吸引更多優質的社會力量加入。

  對於社會力量進入教育領域,有關部門需兼顧好“放”和“管”的關係,在吸引更多資源進入教育市場的同時,更要發揮監管的角色,儘量避免上面提到的各種誇大其詞的教育機構充斥市場,讓消費者難以適從。政府與市場兩隻手的作用發揮得更好,才能很好解決我國教育産業發展中的有效供給不足問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