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農民守著家門收入翻倍

  • 發佈時間:2016-01-20 03:32:28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白雪妍

  冬日陽光灑在白雪覆蓋的黑土地上,豐收過後的田地靜待著來年的生機。在我國黑龍江省與俄羅斯接壤的邊境線旁,孫吳縣大樺樹林子村出了一位帶頭人,不到十年時間,小村莊開進了幾百台先進的大型農機具,土地實現規模經營,建起了烘乾倉庫生産線,小農戶與大市場獲得有效連接。

  記者專程來到樺林農機現代合作社拜訪這位現代農業領頭人,午時剛過,吳德顯正站在高高的土坡上對著修建引水渠的施工隊提著意見:“我們是唯一一個引黑龍江水種水稻的地方,這水渠可關係著我們的糧食,鄉親們的收入,可不能應付差事!”

  黑龍江畔土地肥沃,可放在過去,家家戶戶小片種植,只能是溫飽水準。村民趕著風尚家家買車,小馬力機車卻不能物盡其用,地翻不透,糧食産量和收入徘徊不前。可自打2006年吳德顯發起成立了樺林現代農機合作社,黑土地的肥力便被激活了。

  郭旺成按照土地入股的方式,把家裏75畝地全部交給合作社耕種。“大馬力耕種,作業品質達到標準,費用也減低了。以前自己播、自己種、自己監管,還要擔心旱澇災害、生不生蟲子,現在省了心,收入也高了,年年保底收入1萬塊,盈利還能再分兩三萬。”

  吳德顯向記者介紹,2013年開始,合作社將年終可分配盈餘的60%以上分配給土地入社農戶,40%以下分配給出資入社成員,並且將國家投入部分所得盈餘平均量化分配給當年入社社員。今年,合作社實現土地規模經營8萬畝,其中以地入社耕地增長到5.3萬畝;預計年末可實現分配盈餘8509萬元,畝均效益908元,比不入社的農民高出400元。

  老郭加入合作社後,還幹起了水田管理的工作,兒子也在合作社負責統計數據,父子倆每年都有四五萬元的收入,日子過得殷實富足。吳德顯告訴記者,過去,每年大樺樹林子村土地耕種收需要7500個工時,而現在合作社作業只需480個工時,減少了農村勞動力562人,佔全村勞力總數的77.9%。

  “過去出去打工,拋家舍業每天掙100塊錢,現在守著家門,在合作社日工資最低也有100多塊,插秧忙起來能掙到300塊。村裏外出打工的回來了,連附近四五十里地外鄉的,都來我們這裡打工了。”大樺樹林子村老村支書陳慶明笑呵呵地説道,“來到合作社,不管歲數大小,只要想幹哪天都有活幹。現在我們可是縣裏最富裕的村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