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不能簡單指責貧困村民舉債建房

  • 發佈時間:2016-01-20 03:32:0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張偉賓

  貧困村民舉債建房,任由空置,這樣的資源錯配,不是他們個人算不清賬,而是在整個社會經濟運作的大賬中,他們能交換的籌碼太少。恰恰反映了城鄉二元結構下農民住房需求得不到有效滿足的時代痛點。只有正視貧困農民的消費需求,從城鄉兩端共同發力,才能避免時代痛點變成個人悲劇。

  近日有媒體報道,湖北鄖西縣湖北口回族鄉有個貧困山村——虎坪村,全村505戶有218戶貧困戶,其中特困戶100戶。村民收入主要來自外出務工。而打工十幾年下來,就為建一幢“標配”樓房,花費約20到30萬元,其中多要為此負債。而這負債建成的房,卻多半常年閒置著。對此有輿論質疑説,是否農民家庭都有必要建樓房?應該注意盲目攀比、一戶多宅等現象。

  有人説農村建房不怕花錢多,只怕蓋矮了被人笑。一些地方的農村確實一定程度上存在愛攀比的現象,但無非是多蓋少蓋的問題,而不是要不要蓋的問題。在蓋不蓋房子這件事上,貧困村民有自己的邏輯。明明知道建了房子利用率不會很高,還要把攢了好多年的辛苦錢拿出來,甚至舉債數萬元去建“標配”樓房,然後又長時間空置,也許在很多人看來難以理解。但是這種行為,恰恰反映了在城鄉二元結構和貧富差距日益擴大背景下的時代痛點。在充分的市場條件下,農民建不建房子、要不要舉債、是不是要空置,都應該是市場供需決定的理性決策。但是,對於那些在城市裏買不起房子的農民工來説,資源錯配和浪費,不是他們個人算不清賬,而是在整個社會中,他們能交換的籌碼太少。在老家建一所漂亮的房子,不僅僅是“家”的物質符號,也不僅僅是單純的攀比虛榮心理,而是綜合考慮了農村婚戀市場和未來落腳預期之後理性卻又無奈的選擇。

  如果能在城市裏買得起房,平穩工作生活,誰還會願意去交通並不便利的老家蓋房呢?如果就地能夠找到體面的工作,又有誰願意任由自己的房屋養蜘蛛網呢?如果不是貧困農村適齡男青年娶媳婦越來越困難,又有哪些家庭非得舉債也要蓋一座漂亮的小樓房呢?舉債建房然後又長時間空置的現象,實則反襯出貧困農民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都無法安居樂業的發展窘淖。

  和其他人一樣,農民也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農民追求更好的居住條件具有無可辯駁的正當性。城裏人富了可以住豪宅、買學區房,農村老百姓借錢蓋房子豈能簡單歸為虛榮攀比心理?城市居民買房,貸款按揭比比皆是,農村居民自己籌資蓋房也不能就認為是非理性。農村住房有閒置,城市住宅同樣有閒置。城市商品房去庫存是真問題,貧困農村舉債建房也是剛需。實際上,正如報道中所説,“有房了才有家”一樣,貧困村民舉債所建的房子,不僅僅是一所“房子”,而是捆綁了包括居住、“婚戀資本”、社區地位認同以及鄉愁歸宿等太多重功能。

  話説回來,舉債建房然後長時間空置的現象,在全國範圍內恐怕為數不少。看似貧困農民消費觀念導致的空置,實質在於貧困農民住房、就業甚至婚姻不能得到有效滿足。大量新房空置雖是客觀現實,但是卻不必把原因歸結到農民的消費觀念上。只有轉換思路,正視農民的住房需求和他們生存的現實環境,才能在此基礎上提出解決改善問題的思路對策。因此,寄託想法在引導農民消費觀念、儘量少舉債建漂亮房子時,更需在城市和農村兩端上下功夫,為他們創造更加安穩、便利,更能承受得起的住房市場,為他們營造出“家”的感覺。在城市,各地為去房地産庫存出臺了諸如購房補貼等優惠措施,但是對於大多數有進城購房意願的農民工來説仍然難以解渴,需要加大補貼支援力度。除此之外,在就業、社保、教育等方面也要儘快彌補城鄉的鴻溝,才能讓進城農民主動在城市置業安家。在農村,一方面要在創造更多工作崗位上下功夫,無論是在附近打工,還是自己創業,只有實現充分、與城市打工回報相差不多的就業,農民才會願意留在農村,建設農村。另一方面,要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讓更多的空置房流轉起來,盤活用好。同時,要做好農村城鎮和村落建築規劃,加快農村宅基地交易流轉市場和平臺建設,試點推出符合農村實際的住房貸款産品,儘量避免因舉債建房而致貧。

  根據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在30個省267個村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有60.94%的農民希望留在農村。儘管這些年我們城鎮化進程一直在加速,但是億萬奔波在城鄉之間的農民工仍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存在的社會現象。只要城鄉差距的鴻溝不會消除,舉債建房空置的現象就不會退出歷史舞臺。因而,只有正視貧困農民的消費需求,從城鄉兩端共同發力,才能把這一時代痛點轉換成社會經濟的發展熱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