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學習矽谷,不要拷貝矽谷

  • 發佈時間:2016-01-20 03:29:47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劉樂平

  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是我省“十三五”乃至更長一個時期,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的點睛之筆,必將成為引領浙江創新發展的增長極。眼下,大走廊的規劃編制工作已經展開。創新大走廊是一個什麼概念?它和一般的産業集聚區有什麼區別?記者與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浙江大學發展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魏江教授的對話也由此展開。

  競爭形態之變

  記者:在“十三五”開局之年,浙江提出要謀劃建設“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放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及全球競爭的大格局下,怎麼看待這一新戰略?

  魏江: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國家重大戰略,杭州是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這是大的背景。

  現在全球經濟的競爭,已經不是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甚至也不是國家之間的競爭,是産業群之間的競爭,更是産業生態之間的競爭。如果你要問電子資訊産業哪強,別人會説,矽谷強,不會告訴你美國強,這就是現在産業競爭的一種格局。

  再譬如印度,就整個國家而言,其産業競爭力顯然不高,但是印度班加羅爾的軟體産業,在全球都是有競爭力的。班加羅爾軟體産業的競爭力,主要依靠的是,當地充沛的優質軟體人才資源——這是軟體産業最重要的供給要素,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完備産業生態。不但是班加羅爾,矽谷、波士頓128公路,以及我國的中關村,都是如此。

  所以,今天我們所説的産業,是由各個生産要素集聚以後,進而無縫連接,發揮協同作用,進而形成的一種産業生態。

  升級生産要素

  記者:競爭形態、競爭格局發生變化之後,産業要素是否也隨之産生了變化?

  魏江:我們通常所説的生産要素,主要包括勞動力、土地、技術、資本、制度等,如果説以前是生産要素1.0版本,現在已經在向2.0版甚至3.0版升級。現在的産業生態裏,基本要素的變化是非常明顯的。

  第一是勞動力,過去我們叫人口紅利,它正在慢慢消失。現在應該叫知識工人紅利,知識型人才紅利。我國擁有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工程師隊伍,包括大學畢業生、工程師、受過良好教育的技術人員。

  第二是資源,比如,土地資源,在原來的語境裏,它就是指土地而已,可以在上面建工廠、搞生産。現在應該把它理解成地理的概念,它更加強調環境,位置在哪?配套設施如何?生態好不好?再比如,金融資源,現在整個金融資源的獲取、流動、配置,相比較于20年前,可以説已經到了3.0版本。

  第三個是設備和固定資産。按照生産函數來講,原來這是一個固定資産投資的概念。企業通過這樣的投入,可以提高産能。但現在我們更強調生産的無邊界,更強調物聯網,更強調大數據下的開放創新資源整合。現在不再強調自己要擁有多少設備,而是如何去整合各種生産要素,輕資産的企業越來越多就是這個原因。

  第四個是技術。過去,擁有技術就可以投入生産,現在的技術已經不是單元技術,它是系統技術。技術的要素要靠成百上千的企業,構築技術的基礎設施,它包括核心技術、輔助技術等,它是一個技術體系。

  第五個是制度。以前的制度就是一個簡單的概念,現在更綜合,它包括技術體制、科技成果轉化制度、科研成果分享分配的激勵制度等,它還包括價值觀、創業創新文化、區域社會傳統慣例等。

  從這個幾個主要生産要素的變化,我們可以看出,這種産業生態的變化和過去是不一樣的。浙江許多産業帶,是在低層次産業工人、單元技術等舊要素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這種模式行不通了,原因就在於,産業的幾大要素已經變了。

  並非簡單平臺

  記者:生産要素變化之後,怎麼重新構築區域和産業的競爭優勢?

  魏江:在新的産業格局下面,我們要考慮,怎樣把這五大要素從1.0版本,上升到2.0版本,直至3.0版本。比如,從低層次的産業工人,到知識工人、到高級工程師或科學家。矽谷就是3.0,他們有很多技術科學家。在此基礎上,必須要把五要素打通,形成一個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才是未來能否支撐我們産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所在。

  有了這個認識,再來看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的謀劃,這個戰略的提出不僅是恰逢其時,而且非常緊迫。因為今天的浙江,已經處在生産要素升級的邊界上,大部分産業1.0版本的生産要素都不行了,産業的組織、平臺都要重新架構。這個時候,必須有一個戰略性的措施,能把要素升級輻射到全省。從這個意義上説,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是浙江全面創新的火車頭。

  記者: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這一新概念,您如何理解它?

  魏江:首先,它不是簡單的平臺概念。所謂平臺,企業是個平臺,創新孵化器,科技成果轉移中心也是,但他們都是屬於産業創新要素裏面的一些元素而已,上面提到的五要素裏,技術實際上就包括了這些。

  我為什麼強調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不是平臺?夢想小鎮、基金小鎮,這些也可以是平臺。但小鎮必須要嵌入和對接到大走廊,否則一個個小鎮就是一個個單獨的系統,必須要把它們打通、相連,不然又是孤島。怎麼連?就要發揮大走廊的作用。所以,我覺得把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理解為,一個創新驅動創業的産業生態體系,各種要素能在這裡無縫對接、互相融合。

  學思路不複製

  記者:波士頓128公路也好,矽谷也罷,近年來國內不少城市都提出要建設“中國矽谷”,您覺得哪個地區最可能誕生像矽谷這樣的一個創業聖地?

  魏江:世界上不會有第二個矽谷了,也不會再有一個波士頓128公路。矽谷的人才資源、科研機構這些跟我們是不一樣的,你也沒有辦法去拷貝。我們説向矽谷學習,不是學表面的東西,而要學它生態系統構築的思路。在此基礎上,浙江一定要建一個有自己獨特個性的創新大走廊。

  記者:您覺得杭州、浙江的獨特性在哪?

  魏江:浙江最大的特色是民營經濟的活力。我理解,省裏提出建設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是要把浙江的傳統産業特色和網際網路、資訊技術相融合,浙江傳統産業特別強,是有活力的,不能拋棄。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肩負著引領全省全面創新的重任,它是火車頭,要動起來。

  第二,浙江人創業的意識特別強。現在杭州涌現出的一批創業創新的新生力量,以高校係、阿裏係、海歸係和浙商係為代表的“創業新四軍”迅速崛起,杭州的創業氛圍非常好,除了北上廣,被稱為 “創業第四城”。

  第三,以浙江大學、中國美院為代表的高校力量。高校的力量一定要充分發揮,未來的知識工人要從這裡走出來。

  擁抱全面創新

  記者:創業創新現在已經成為一種全球現象,在這波瀾壯闊的大潮中,政府應該如何作為?

  魏江:21世紀以來,投資、出口、內需這三駕馬車,都是以需求側重某一要素的創新為驅動力的。這種發展模式目前已經難以為繼,因為整個國家和社會是一個無比複雜的系統,單靠某一個方面的驅動力已經不能應對當下面臨的全新挑戰。

  現在最迫切需要的是全面創新,從産品、服務、市場,包括生活、政府管理等,都需要全方位的改變。所以我理解的創新驅動,是一個全社會的系統創新。對政府而言,他首先是一個制度創新者,必須要有戰略眼光,要為全面創新營造良好的生態系統。未來5~10年,我們政府的制度著力點,就應該圍繞如何激活五大供給側要素、如何構建産業創業創新生態系統去設計。不客氣地説,我們的政府還在各自分割,就一個要素內部的一個側面在做制度,還沒有從生態系統角度去設計創新驅動發展相匹配的制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