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海爾整合GE家電 青企海外並購漸成常態

  • 發佈時間:2016-01-18 10:1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也許你沒聽説過美國通用電氣,但是應該聽説過愛迪生。美國通用電氣的前身之一正是愛迪生設立的電燈公司,而世界上第一台電烤箱、第一次音頻廣播、第一台熱感應電爐、第一家核電站都是通用電氣的傑作,時至今日其仍是美國第二大家電品牌。所以,當1月15日青島海爾以大手筆整合美國通用電氣家電的消息傳出後,大家的討論基本分為兩類:一類人在討論海爾花費54億美元到底值不值,而另一類人則在探討,海爾有什麼閃光點,是怎麼做到的。海爾、海信的海外並購將給我國的家電業帶來哪些變化,青島雙星、恒順眾昇等為何紛紛海外開疆拓土,也許從海爾並購的案例上可以一窺究竟。

  並購之後,海爾得到什麼

  青島海爾和通用電氣家電業務在品牌、市場、産品創新、供應鏈和品質管理領域高度互補。雙方的合作將進一步提升海爾和通用電氣的品牌。

  中國家電業最大一筆海外收購塵埃落定。根據1月15日海爾集團與通用電氣在美國簽署的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在全球範圍內合作,共同在工業網際網路、醫療、先進製造領域提升雙方企業的競爭力。此外,由海爾控股41% 的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將整合通用電氣的家電業務。

  據悉,通用電氣家電總部設在美國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是北美領先的家用電器公司。該公司在美國5個州擁有9家工廠,並擁有世界一流的物流和分銷能力,以及美國市場強大的零售網路關係。2014年,企業收入達到59億美元和約4億美元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該公司擁有約12,000名員工,其中96%在美國。

  青島海爾有關負責人介紹,本次整合是海爾集團把整個海外資産並到上市公司之後戰略實施的繼續,通過收購通用家電,能夠快速提升全球品牌佈局。通用家電具有優秀的品牌資源,擁有超過100年曆史,在北美有忠誠的用戶群;有著非常強的産品線、研發技術實力,尤其是物流分銷能力,在安裝渠道方面具有獨特的差異化優勢。

  通用家電的並購項目,可以幫助海爾迅速佔領北美市場。同時,通用家電最大的優勢産品是廚電,與海爾現有産品線進行互補。通用家電非常強的産品研發能力也可以與海爾全球五大研發中心協同,使得海爾研發進一步提高領先優勢。這樣,通用家電和海爾在全球市場佈局、産品線、研發資源和供應鏈等方面都有協同效應。通過溝通,可以預見接下來將會産生很好的協同效果。

  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梁海山表示:“青島海爾和通用電氣家電是東西方家電市場領先企業。此次聯盟將給雙方帶來很多共贏。青島海爾和通用電氣家電業務在品牌、市場、産品創新、供應鏈和品質管理領域高度互補。雙方的合作將進一步提升海爾和通用電氣的品牌。”

  54億美元,是不是划得來

  美國通用電氣表示,最終選擇海爾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管理層認為海爾的管理層非常專業,海爾不是簡單地花高價購買標的,而是真正考慮研究收購的協同效應。

  雖然在中國家電市場的知名度有限,但已經擁有100多年曆史的老牌廠商通用的冰箱、洗衣機以及洗碗機等家電産品在美國市場是名副其實的老大。對於很多美國家庭,通用的産品已經成為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015年開始,通用重新進行戰略定位,確立將核心業務轉向能源、醫療、家庭、交 通運輸、金融等領域,而家電等消費型業務則屬於被剝離之列。此前,通用家電業務曾招標出售,最終歐洲家電品牌伊萊克斯以33億美元中標,但後來這樁交易卻因為美國司法部的干涉而告吹。此次通用家電的重新競標中,包括海爾以及南韓三星、LG等表現出了濃厚興趣,但最終是海爾以54億美元的價格得手,這一齣價比半年前伊萊克斯的得手價格整整高了六成多。

  那麼,海爾54億美元是否出價過高、難以收回成本呢?青島海爾有關負責人介紹説,標的公司在交易前公佈的2015年預期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相較于與伊萊克斯交易時增長了47% ,比2014年增長了40%(扣除非經營性損益)。從可比公司來看,這個交易結果是個比較公允合理的估值。

  據介紹,本次公開競標過程,沒有經過激烈的競價就結束了,美國通用電氣表示,最終選擇海爾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管理層認為海爾的管理層非常專業,海爾不是簡單地花高價購買標的,而是真正考慮研究收購的協同效應。另外,海爾善於聆聽對方的需求,總體表現得到了通用電氣董事會的推薦,這是勝出最重要的原因。

  從全球競爭格局來看,通用家電的出售對海爾是非常好的機會。目前全球家電競爭格局比較穩定,通用戰略調整出售家電業務對海爾保持穩定的全球領先優勢機會難得。如果沒有拿下該項目,從競爭對手的角度來看,也會對海爾産生非常大的挑戰,這也是海爾積極參與本次項目競標的原因。

  青島海爾有關負責人介紹説:“有投資者關心海爾是否完全是以高價取勝,事實上,我們不是出價高的。我們是對投資者負責的公司,並不是通過高價來實現的交易。”作為交易的一部分,在青島海爾的控股下,通用電氣家電將繼續使用通用電氣旗下的品牌組合繼續向市場銷售産品,初始使用期限為40 年,包括兩個為期10年的延長使用期。青島海爾預計將從交易完成後實現每股收益的增厚。

  2012年以來,美國通用電氣集團對通用家電進行了10億多美元的投入,著力於領先産品研發和生産設備改造,這樣未來3至5年的市場增長預期比較樂觀。未來一段時間,通用、海爾兩個品牌將相對獨立,在美國市場同時使用。遠期將設立品牌戰略委員會,具體怎麼操作會進一步協商和確定。

  本次交易仍有待向中國監管部門備案和在有關國家進行反壟斷申報審批。此外,交易仍須經青島海爾股東大會三分之二齣席股東投票通過。合計持有青島海爾50.8%股權的海爾集團和KKR公司高度支援這項交易。雙方預期交易將在2016年第二季度完成。

  反攻海外,中國家電崛起

  中國家電未來要真正走向全球,不僅要依靠中國製造,更要依靠中國品牌。

  除了此次海爾大手筆收購通用家電業務外,近來中國家電企業收購海外同行的步伐越來越快。僅去年下半年以來,就先後有創維收購德國電視機製造商美茲,海信收購有“液晶之父”之稱的夏普電視在北美的業務。再 之前 則有TCL收購法國彩電品牌湯姆遜和手機品牌阿爾卡特的經歷。海外收購顯然已經成為中國家電企業實現國際化的一個重要途徑。

  2016年1月6日至9日,在美國舉行國際消費類電子産品展覽會上,海信一口氣發佈了26款新的夏普産品,並把海信獨有的ULED 技術,以及曲面、量子點、等熱點功能指標加入産品線,獲得了上百家美國熱門電子産品網站熱評,被盛讚“夏普的畫質傳奇在延續”。夏普北美地區高端産品將應用海信ULED技術,標誌著中國原創顯示技術正在加速出海。

  海信和夏普技術融合、品牌疊加把海信北美市場提升到了新格局。過去的2015年,海信自有品牌在美國市場獲得了100%的增長速度,獲得了夏普品牌後,在美國市場的目標已經錨定在前三名。

  在電視行業,成立於1912年、被稱作“液晶之父”的夏普曾研發出全球第一台彩色液晶電視機,建成了全球第一條八代線和第一條十代線。2007年,夏普銷售額高達3.4萬億日元,位列全球第一、佔市場份額約20% 。然而,2007年後,以技術見長的夏普卻經歷了業績斷崖式暴跌,陷入到百年以來最大的困境之中。

  2015年8月,海信電器與美國海信分別出資約1121萬美元和1167萬美元,收購夏普墨西哥工廠49%和51% 的股權。最終,海信方面將以2370萬美元的總價在收購上述工廠的同時,獲得夏普電視在美洲地區(巴西除外)的品牌使用權。

  在大舉海外並購的同時,中國家電企業在海外推廣自己品牌的意識也正在增強。本月初,由中國企業TCL在美國好萊塢冠名的中國大劇院增設了TCL品牌館。海信也在1月14日宣佈躋身2016年歐洲盃的頂級贊助商行列,正式啟動歐洲市場的品牌推廣。這是歐洲盃設立56年以來首個中國贊助,也是中國企業首次成為國際體育賽事組織的全球頂級合作夥伴。屆時海信的標識將出現在歐洲盃賽事的票面、場地廣告和官方背景板上讓人們耳熟能詳。而根據國外媒體的報道,這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家電在世界範圍內的佔有率,給與中國家電競爭的三星、LG等帶來直接威脅。

  “中國家電企業不斷走出去,一方面源於國內市場的飽和,另一方面也是想進一步擴大海外市場”,中共青島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教授程國有認為,國內家電企業參與海外並購,可以擴大市場控制力,吸收先進技術和生産方式,改進自身管理,降低生産成本。他介紹説,在國外尤其是發達的歐美市場,消費者對家電産品的價格雖然敏感,但品牌忠誠度往往更高,而品牌推廣也確實是中國企業此前的短板。中國家電未來要真正走向全球,不僅要依靠中國製造,更要依靠中國品牌。

  各得其所,正是發力良機

  國外一些企業退出家電領域,相對而言就是為我們騰出了市場,是雙方各得其所的好事。

  除了海爾、海信之外,恒順眾昇 、青島雙星、新華錦、綺麗等企業通過成功的並購,實現了資源、技術、渠道、産業和市場的豐收,成為了島城企業走出去的先知先覺者。

  2012年以來,恒順眾昇先後在印尼收購了鎳礦、煤炭和碼頭等資産,並在印尼投資建立的鎳鐵冶煉工業園區,成為工業園區的運營商。與此同時,恒順電氣近期還積極推進印尼其他投資項目,主要包括煤礦、碼頭、鎳礦和錳礦等,同時帶動公司電力配套設備、冶煉設備的出口,2014年公司海外業務收入達4.54億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為67.79% 。

  2015年11月,青島雙星與哈薩克TOO公司的合資工廠通過當地政府機構審批,合資輪胎工廠總投資約1.1億美元,青島雙星佔股27.5%,TOO公司佔股72.5%,可形成每年60萬套全鋼胎和1.5萬套工程斜交胎的産能。

  此前8月,青島森麒麟輪胎有限公司在泰國羅勇府投資建設的輪胎工業4.0工廠進行投産,總投資約4億美元,到2016年3月最終實現年産1200萬條高性能半鋼子午線輪胎的生産能力。這是世界輪胎行業自動化、智慧化和資訊化程度最高的生産線,産品研發、配方工藝、生産自動化及實驗測試均達到世界一流水準。

  此外,金王集團、賽輪股份公司、軟控公司、恒順電氣、即發集團、瑞昌棉業等企業積極開展國際化經營,實現全球範圍內的資源和價值鏈整合也讓自身的實力顯著提高。

  包括賽輪金宇在內,很多橡膠、輪胎企業紛紛移師東南亞,業內人士介紹説,這既源於當地的資源豐富,也有助於減少遭遇反傾銷、反補貼等貿易摩擦。公司將通過海外設廠的“曲線發展”,可以進一步規避一些國際貿易壁壘,提升公司的海外市場競爭力;另外,當地輪胎需求增長較快,西方國家也普遍對東南亞實施優惠的雙邊貿易政策,可以保持企業尤其是出口貿易的健康發展。

  不過也有業界人士聲稱,國內企業的並購,目前還主要著眼于資源、渠道和品牌。無論是IBM甩掉個人電腦業務,還是通用擺脫家電業務,都是自身的産能升級,甩去利潤率相對較低的家電業的包袱。這是否意味著中國企業仍然是在從事低端製造,無法向智造行業轉型呢?

  程國有教授認為,家電行業畢竟是一個大的産業和市場,家家戶戶都會用,企業轉型升級是一個過程,國外一些企業退出家電領域,相對而言就是為我們騰出了市場,是雙方各得其所的好事。而在國內家電市場海外擴張的同時,也在向其他領域擴張和轉型,比如説海信在智慧交通領域、精密醫療領域也走在了國內的前沿,這都是很好的轉型方向。

  以前,走向海外的多數都是中小企業,而近幾年來青島的大企業紛紛出海漸成潮流。這源於國家的政策鼓勵和市場擴張的需要,正重要的是中國企業自身的成長到了一定階段,在程國有教授看來,就目前來看,歐美經濟經歷了2013年的探底之後正在企穩,就一些行業的收購來看,正好還處於一個價格相對較低的階段,因而企業在扎穩根基、做好基本功的基礎上,可以與國外專業服務機構合作,進行合作與並購,因為機不可失,現在正處於風正好揚帆的時候。(姜振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