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探訪南水北調中線通水一週年:水價在可承受範圍內

  • 發佈時間:2016-01-18 07:4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常理  責任編輯:羅伯特

  

  左圖 河南鄭州南水北調中線工程23號分會摳門中原西路泵站。

  右圖 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水質監測中心工作人員在對水質做常規檢測。

  閱讀提示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經通水整整一年了。

  2014年12月12日14時32分,隨著河南南陽陶岔渠首大閘的緩緩開啟,奔騰的“南水”隨著幹渠一路北上,為京津冀17個大中城市帶來了久逢的甘露,滋潤了久旱的北方大地。

  一年來,南水北調為中線城市居民帶來了哪些便利?水質怎麼樣?水價如何?水夠不夠用?移民如何安置?記者近期跟隨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前往河南、北京、天津等地,走庫區、探水廠、訪用戶、詢專家,進行實地探訪。

  水質——檢測過關居民説好

  水質是南水北調工程成敗的關鍵。

  在河南省許昌市,丹江口水引來之前,居民生活用水主要來自河流水和地下水。長期的地下水超採使地下産生了大面積漏斗區,地下水水位越來越低,這一方面使得需要打更深的井來開采地下水,另一方面也使得水裏附著的雜質更多,水質更差。這種惡性迴圈讓許昌市民苦不堪言,但卻苦於沒有可利用的水資源,當地沒有更好的辦法解決用水難題。

  家住許昌市祥瑞小區10號樓102室的居民胡甲付回憶説,以前這裡水質很差,燒水壺每天都要清洗,不然很快就會有一層水垢。而且口感不好,漱口的時候都會覺得發澀,每逢下雨,水龍頭裏噴出來的都是黃湯……“過去幾乎家家都裝了凈水器,或者使用桶裝水。”住在他家樓上的陳愛萍説。

  2014年底開始,情況變了,優質的丹江口水流進了許昌市的千家萬戶。“看這水有多乾淨!直接飲用都沒有問題!”胡甲付走進廚房,接了一玻璃杯水給記者展示,只見杯子裏的水乾淨透亮,看不到雜質。

  據許昌市南水北調辦公室副調研員孫衛東介紹,目前,許昌市日供水量約50萬立方米,全部引用丹江口水。其中,95%達到《地表水環境品質標準》I類標準,特定項目100%符合II類。

  優良的原水水質,同時降低了凈水工藝處理中的物料消耗。許昌市周莊水廠廠長旁軍偉説,原來用北汝河水原水每生産1000噸自來水,需投加凈水劑(聚合氯化鋁)6千克左右,現在用丹江口原水僅需加入2千克左右。並且,和北汝河的水相比,丹江口水中的氯化物、硫酸鹽含量都低了很多,水中溶解性總固體、總硬度明顯下降。

  光有好的水源是不夠的,還需要保護好水源地的安全,不受污染。在南水北調工程建設之初,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就明確提出了“先治污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的發展目標。之後,國務院發佈文件,加強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累計安排190億元資金,將水源區43個縣全部納入規劃,使污水處理廠實現全覆蓋。

  記者了解到,在核心水源區湖北省丹江口市,共關停“五小”企業100多家,關閉污染源120處,砍掉有污染的大小項目120多個;在渠首所在地河南淅川縣,累計關停污染企業350家,否決大型項目40多個……

  水在運送過程中的安全監管十分重要。在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河南分局的監控室,記者看到,河南境內的幹渠以漳河劃為南北渠段,各個渡槽、節制閘、分水閘等的水位、流量都在大螢幕上的實時監控之中。河南分局副局長王江濤告訴記者,目前河南分局已經形成月度固定端面水質監測、自動水質監測站自動監測、水質實驗室補充比對監測水質監測體系,以保證水質的安全可靠。

  天津分局設立了1個水質實驗室、2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和4個水質監測斷面,通過實驗室監測、自動監測和人工巡查相結合的辦法對天津段輸水水質實施監測。

  北京市南水北調辦主任孫國升告訴記者,南水進京要經過三道防線:第一道是北拒馬河節制閘,用發光菌檢測污染物;第二道是永定河進口閘,用一種對水體敏感的魚監測水質;第三道是自來水廠,一旦發生突發事件將迅速反應。

  水價——在可承受的範圍內

  通水之前,社會上對於“南水”的成本及價格問題十分關注。記者在北京、河南等地採訪時了解到,由於主幹渠剛通水一年,部分地區配套工程仍在建設中,用水情況不一,目前很多受水區的水價還未變化,但上調是總體趨勢。

  從各地情況看,目前,許昌市取水價格為0.74元每立方米,比以前略高,居民用水價格還暫時未進行調整。

  鄭州市于2016年1月1日起實施新水價方案,居民生活用水水價從原來的2.4元每立方米上調為3.90元每立方米(第一階梯水價)。

  在北京市,自2014年5月1日起執行階梯水價,目前第一階梯水價為5元每立方米,南水進京後尚未進一步調整。家住北京市郭公莊幸福家園小區的居民王艷香表示,政府投入這麼大的資金、人力物力,為咱老百姓送來優質的水資源,水價適當上漲可以接受。

  針對未來水價將作何調整,國務院南水北調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南水北調工程投資大,調水線路長,調水成本高於受水區當地水資源的成本是必然的。但是公眾不用擔心水價會出現大幅上漲的現象,這主要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南水北調主體工程水價是按“保本、還貸、微利”原則確定,由工程供水成本、利潤和稅金構成,雖然總成本高,但調水量大,單位成本並不是很高。

  二是受水區用戶終端水價是由受水區多水源的綜合成本(含南水北調水價)、自來水廠加工和運營成本、污水處理費、水資源費等多因素構成,南水北調水價僅是水源成本的一部分,直接影響程度較低。

  三是在制定南水北調水價時,將充分考慮受水區當前的實際情況,目前還未按水資源的稀缺程度確定水價。據測算,受水區按最終用水價支付的用水費用,佔居民消費總支出比重不會超過2%,仍然在居民可承受能力範圍之內。

  水量——尚不能完全解決缺水現狀

  通水一年來,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累計分水水量21.7億立方米,其中向北京輸水8.22億立方米,天津3.73億立方米,河北1.25億立方米,河南8.47億立方米。4個省市沿線約3800萬人直接受益。

  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總調中心負責人表示,工程通水後沿線水資源緊張態勢有所緩解,一些地區水質明顯得到改善,通水效益逐漸顯現,但用水缺口依然存在。

  孫國升算了一筆賬,北京市每年需求水量約為36億噸,自然降水20億噸,有16億噸的缺口,而南水指標只有10億噸,這意味著還有將近6億噸的水沒有著落。

  由此可見,北京的供水問題仍不容樂觀。北京市南水北調辦一位工作人員的話十分直白:“以前水資源短缺情況嚴重,懷柔水庫處於無水狀態,密雲水庫44億立方米的庫容量最少的時候只剩下約6億立方米。為維持北京市龐大的供水需求,只能使勁開采地下水。現在南水來了,對緩解北京供水壓力起到很大幫助,但是還無法根本解決缺水問題,所以還需要適量開采地下水。我們未來的目標是慢慢用南水回填懷柔和密雲水庫,將來如果有可能,再回補地下水。”

  據了解,一年來,儘管北京每人平均水資源量已由原來的100立方米提升到150立方米,但仍遠低於國際公認的每人平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線。天津的情況和北京類似。天津市南水北調辦總工程師趙考生説,引江通水後一段時期,天津城市生産生活用水有所改觀,但農業和生産用水依然缺乏。

  既然水量還不夠,那該怎麼辦?孫國升認為,一方面應構建多元化的外調水保障體系。另一方面,要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節約每一滴水。

  據悉,北京市下一步將新增外調水量,包括從山西、天津、河北等地調水,形成京津冀水資源的聯合調度,分擔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壓力。同時,嚴禁高耗水和污染産業;進一步強化農業節水,在農業用水已由過去每年20億立方米減少到7億立方米的基礎上,計劃2020年繼續減少到5億立方米;堅持科技節水,實施高效節水器具換裝,進一步節約生活用水。

  此外,按照水利部組織編制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水利專項規劃》,京津冀將構建水資源統一調配管理平臺,實行水量聯合調度。到2020年區域水資源超載局面得到基本控制,地下水基本實現採補平衡。

  移民——多措並舉保證安居樂業

  移民工程是一項複雜、繁重且週期長的任務,既要為移民安置新居,又要考慮他們未來的生活問題,讓移民真正做到安居樂業。

  以河南省為例,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工程在河南境內共731公里,涉及徵地移民群眾22.04萬人,徵用土地61.7萬畝,拆遷房屋470多萬平方米。河南省移民辦資金管理處處長朱明獻告訴記者,為解決“一搬窮三年”的問題,河南省確立了“強村富民”總體思路,激發移民內生動力,千方百計增加移民收入。

  據悉,為引領移民發展,河南省實施産業化幫扶政策,截至2015年11月底,全省208個移民村移民生産發展共投入資金22.5億元,已建成和在建移民生産發展項目達787個。同時,河南省還將移民後期扶持項目資金、生産發展獎補資金、政府産業基金和其他支農惠農資金,以集體資産的形式投向生産項目,吸引社會投資,壯大集體經濟。

  “移民可通過出租、入股等方式從集體項目中獲取收益,實現滾動發展。”朱明獻説。如中牟縣北溝石井村奶牛養殖項目、全店村大棚蔬菜項目和飼料加工園區,村集體將上級扶持資金入股企業,或利用扶持資金建成大棚作為集體資産租給企業使用,奶牛養殖棚村集體年固定收入40余萬元,飼料加工車間年租金收入50余萬元。

  據了解,近3年來,河南省移民辦共籌集扶持資金6.5億元投入生産發展,吸引社會資金20多億元。目前,丹江口庫區208個村每村都有集體收入,其中輝縣侯家坡村集體收入突破了200萬元。

  此外,移民安置帶動了相關産業的蓬勃發展,對拉動地方經濟起到幫助。河南省淅川縣地處豫、鄂、陜三省交界,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核心水源區。為更好地讓移民群體富起來,該縣先後為企業融資近20億元,僅茶産業一項,每年就提供5000萬元以上的信貸資金。此外,淅川縣還發展林下養殖、林下種植等多种經營模式,年産值可達4億多元。發展旅遊業更是解決了8000多人就業。

  鄭州市南水北調辦副主任張立強告訴記者,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在鄭州的總投資有300多億元,不僅能優化鄭州市的投資結構,加強水利、環保等薄弱環節建設,而且還能持續保持一定規模的投資量,提供大量就業崗位,拉動經濟增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後勁。在工程完成以後,因水資源供給增加而能夠擴大生産規模的産業及成長起來的新興産業,還將吸納部分勞動力就業。(經濟日報記者 常 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