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深圳邁向“大深圳”:有望2016年GDP超過香港

  • 發佈時間:2016-01-15 09:09:33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深圳要邁向 “大深圳”

  周健工

  [深圳可以牽頭,在現有行政體制範圍內,加強與周邊城市的一體化,首先從交通等基礎設施開始,在深圳灣、大鵬灣、大亞灣一帶,以及覆蓋東莞和惠州,實現“同城效應”。其實舊金山市與矽谷地區的城市之間,也是通過市長聯席會議,來解決跨市之間的規劃、環境、基礎設施等問題]

  2015年,深圳的GDP達到了17500億元人民幣,迫近香港,有望2016年超過香港。

  深圳從一個小漁村開始建設,歷經不到40年就要超過鄰近的香港,是一個創新的奇跡。在祝賀深圳的同時,需要考慮深圳發展的下一步,尤其是深圳的發展空間在哪。

  與北京、上海相比,深圳在多項指標上已經遙遙領先,每人平均GDP高出50%左右,地均GDP更是上海的兩倍多,北京的6倍多,矽谷的4倍。深圳在一些新興行業特別是電子資訊行業上,其創新能力是國際級的。深圳必須對標歐美發達國家和創新地區經濟體才有意義,而深圳也必須以全球為舞臺建立起自己的創新能力。

  從經濟總量、産業結構、科技公司等幾方面來看,深圳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基礎成為國際創新中心,但對比深圳和矽谷,在大學教育、城市軟實力等方面,深圳還有不小的差距。

  在全球化和網際網路時代,創新能力將會超越國家的界限,在全球的人才、資本、資訊、專利的配置中成為重要的結點。而專利強度能在一個地區相對集中,因為當地形成了一個創新生態系統,包括國家實驗室/研究型大學/企業研發投入/孵化及加速器/風險資本。

  深圳邁向國際級創新城市最大的問題,一是仍然不適應開放式創新型經濟的管理體制和法律環境;二是缺乏中國一流(更不必説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以及國家級的研究機構;三是深圳目前受到行政區劃的限制,急需新的發展空間。

  深圳這兩年提出發展灣區經濟,基本上是在對標舊金山灣區,即以舊金山加上周邊矽谷的十幾個小城市,形成一個創新生態群落。矽谷和灣區,空間開闊,環境優良,吸引著高科技人才和創新企業的入駐。相比之下,深圳正在變得越來越擁擠,房價迅速上升,向香港看齊,這些都很不利於深圳建立國際創新中心。

  於是一些關心深圳的專家提出深圳設立直轄市,釋放其創新潛力,其實這是一個好建議。在目前深圳直轄政治上還行不通的情況下,深圳可以牽頭,在現有行政體制範圍內,加強與周邊城市的一體化,首先從交通等基礎設施開始,在深圳灣、大鵬灣、大亞灣一帶,以及覆蓋東莞和惠州,實現“同城效應”。其實舊金山市與矽谷地區的城市之間,也是通過市長聯席會議,來解決跨市之間的規劃、環境、基礎設施等問題,從而讓灣區成為一個創新經濟區的。

  深圳要建立“大深圳”創新經濟區,沿著灣區,覆蓋東莞、惠州,進一步開拓發展空間。

  (作者繫上海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文章節選自作者在深圳市有關會議上的發言,標題為編輯所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