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60多家火鍋店扎堆火車站商圈

  • 發佈時間:2016-01-14 07:53:37  來源:廈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火車站商圈內一家火鍋店的菜品。

  火車站商圈一家火鍋店內,食客正在用餐。

  文/圖 本報記者 吳海奎

  冬日的廈禾路街頭,華燈初上。如果你以廈門火車站為起點,分別沿東、西、北三個方向,每走幾十米,就能看到火鍋店。“忽如一夜春風來,千鍋萬鍋沸水開”,近一年來,僅在廈門火車站商圈內,就有十幾家火鍋店扎堆開業,規模一家比一家大,裝修一家比一家考究。加上原有的“老店”,商圈內火鍋行業的競爭異常激烈。

  火鍋店真的很火嗎?近日,記者對此展開調查。

  現象

  火鍋店爭相開業川渝品牌佔大半

  近一年來,在廈門火車站商圈,新的火鍋店爭相開業。位於廈禾路雙涵天地的重慶大隊長火鍋、鮮上鮮文魚莊,都是開業不到一年的火鍋店。在附近的官邸大廈,一家名為府河人家的火鍋店,在去年10月左右開業。再往西走幾百米,湖濱東路的重慶秦媽火鍋也在去年下半年開業。範圍如果再擴大一點,最近一年開業的還有如山牛肉火鍋、蜀九香火鍋等。

  記者發現,這些新開的火鍋店,川渝品牌佔了大半,不少都號稱是“全國十佳”、“四川十佳”。店面動輒幾百平方米,有的甚至上千平方米,裝修都十分考究。

  火車站附近聚集著海底撈、小肥羊、陶鄉、東來順、李老六、澳門豆撈等火鍋“老店”,種類多樣,既有川渝火鍋,也有臺式小火鍋,還有北方的銅鍋。無論是密度,還是總量,在島內其他區域都很少見。記者打開電子地圖搜索,火車站附近大大小小的火鍋店有60多家。

  緣由

  流程簡單門檻低受到投資者青睞

  為什麼短時間、小範圍內,會有這麼多家火鍋店冒出來?在廈門做了十幾年火鍋生意的劉先生認為,相對於其他類型的餐飲業態,火鍋店具有操作流程相對簡單、産品品質易於把控、店面可複製性強、經營利潤高等特點,成為想涉足餐飲業的投資者的首選項目。

  “其他類型的餐飲店,後廚師傅很關鍵,而火鍋店沒有太多的烹飪項目,這樣就不需要太多的後廚人員,不僅能節省人員成本,而且能較快入門。”李老六火鍋負責人盧女士説。

  此外,火鍋店扎堆開業,也與廈門人飲食口味的變化有關。近年來,火鍋漸漸受到廈門消費者的青睞,尤其是年輕人群體,吃火鍋成了一種飲食時尚。

  隱憂

  同質化嚴重

  今夏或遇“寒冬”

  “火鍋店一下子開了這麼多,從表面上看,這個市場很火爆,但其中有不少是虛火,等虛火退去後,可能會有不少火鍋店撐不下去。”業內人士劉先生説。

  近日,記者在吃飯高峰期時,走訪了火車站商圈內的一些火鍋店,發現“冰火兩重天”現象很明顯。生意火爆的僅有海底撈等個別火鍋店,而大部分火鍋店的上座率並不高,有的甚至食客寥寥無幾。在一家面積近千平方米的火鍋店內,記者看到,店內的一些區域雖然擺放了餐桌,但燈光是暗的,桌面上也積了一層灰。“客人坐不滿,所以這塊區域乾脆就不開放。”店內值班經理説。

  “開的店太多了,市場完全飽和,再加上房租和人力成本高企,現在的火鍋生意不好做。”李老六火鍋負責人盧女士説。

  在食客小羅看來,目前火鍋店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吃來吃去,覺得各家店沒有太大的區別。”

  為了吸引食客,不少火鍋店紛紛打折促銷,有的最低打到三折。不過,業內人士認為,一些火鍋店瘋狂打折,連成本都收不回,相互之間壓價,最終傷害的是自己。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部分火鍋店出現了生存危機。記者注意到,在火車站商圈,也有一些火鍋店黯然退市。例如,開在廈禾路益泰大廈的一家臺式小火鍋,從開業到倒閉,不到半年時間。

  如何在“群鍋演義”中突出重圍,找到一條持久經營之路,成為火鍋店經營者必須面臨的一道題。“冬天是火鍋的旺季,店家的日子還算好過,等到今年夏天來了,説不定就是火鍋店的‘寒冬’。”劉先生説。

  【同步】

  新老火鍋店

  爭奪外賣市場

  “提供鍋碗瓢盆、電磁爐、餐布等工具,只需一張桌子和插電口就可以在家吃火鍋!”這是一家火鍋店打出的外賣廣告。

  相比于快餐外賣簡單便捷,火鍋外賣因所需工具多、食材多等特點,普及範圍不廣,目前,大部分火鍋店仍以堂食為主。不過,近段時間以來,隨著移動互聯網外賣平臺的發展,火鍋外賣也漸漸打開了市場。

  記者在一家網際網路外賣平臺上看到,在做火鍋外賣生意的,不僅有新店,也有傳統的火鍋老店。有的火鍋外賣,只要消費滿一定數額,商家還送鍋具。

  “火鍋外賣,這是對火鍋市場的細分,一方面可以滿足有這方面需求的消費者,另一方面,對店家來説,也可降低房租成本。不過,這塊細分市場的前景如何,現在還不好下定論。”業內人士劉先生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