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架起鐵路“空中安全線”

  • 發佈時間:2016-01-13 04:00:2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齊 慧

  上海鐵路局科學技術研究所機輛技術研究室主任朱挺工作16年來,與他的團隊在中國高鐵接觸網檢測技術等領域摘取多項科技創新成果,被授予“上海市十大職工科技創新英才”、全國鐵路學習型職工標兵、全國鐵路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1999年8月,朱挺從南京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系畢業,來到上海鐵路局科研所工作。“那時我國鐵路採用的是接觸式檢測。這種檢測方式受限于列車的行車速度,無法系統有效地監測接觸網完整狀態,會給列車運作帶來安全隱患。”朱挺回憶説,當時,“非接觸式接觸網檢測系統”只有德意日少數幾個國家掌握。

  技術創新慢一步,遠離市場千里路。怎麼辦?從那時起,朱挺決心挑戰這個世界性難題!

  那是一段篳路藍縷的日子。著手研究鐵路接觸網技術,這對剛出校門的朱挺來説不容易。他試圖搜尋資料,可國外對這項技術嚴格保密。他只能從零起步,向高校老師和科研所老前輩請教。苦心鑽研,制訂方案、推翻,再制訂、再推翻,無數次思考,無數次演繹、論證,希望若隱若現。後來,他帶領科研團隊獨闢蹊徑,從磨耗檢測入手,堅定走一條利用影像處理技術進行檢測的科技攻關之路。

  6萬元,是朱挺得到的第一筆科研經費。他用這筆經費買來2台CCD高速線陣列錄影機,在實驗室內架設接觸網模擬試驗平臺,通過三角立體測量法對拍攝的圖像數據進行實時模擬處理。他採用逆向設計思路,採取“面打光,線採集”的辦法,通過向接觸線打光,再用高速CCD相機採集接觸線底面的反光,然後進行圖像數據實時分析處理。

  在寂寞的試驗室裏,他與夥伴們試驗了一遍又一遍,經歷了一次又一次失敗。為取得現場數據,盛夏時,他手持GPS定位器,頂著烈日翻山越嶺,深入鷹廈鐵路做現場試驗。渴了,就向山民或者沿線工區討點水喝;餓了,就啃點自帶的乾糧。有一次遇到山洪暴發,他被堵在路途中,餓了一天一夜……

  在經歷無數次痛苦煎熬後,朱挺終於研製成功“非接觸式接觸網檢測系統”,使我國鐵路接觸網檢測有了更為先進的無損檢測技術。隨後,他又研發了適應時速80公里軌道車、120公里專用檢測車、160公里客車車體、380公里動車組車體等速度條件下的系列車載“非接觸式接觸網檢測”設備,填補了國內空白,被科技部列為國家重點新産品。年僅31歲的他,被上海鐵路局破格評為高級工程師。

  “趕上了鐵路大發展的快車,我不想錯過難得的機遇。”朱挺先後參與國家“863”重點項目,主持完成多項重點課題,多次獲上海市科技進步獎,獲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重要專業學術論文多次在《都市軌道交通》《電腦應用》等刊物上發表。他帶領研究團隊,在自主創新上取得重大技術突破。GDXJ-1型車載智慧軌道巡檢系統、城市軌道交通“接觸網安全狀態的監測系統研製”“接觸網懸挂狀態檢測監測裝置(4C)”等重點科研成果的誕生,為我國鐵路“空中安全線”提供了保證,也打開了無比寬廣的市場大門!

  朱挺事業上取得了成功,許多企業想高薪聘請他,都被他婉言謝絕。“我是鐵路職工,我取得的每一點成績,都是組織上培養和團隊奮鬥的結果!”朱挺説:“我熱愛鐵路事業,奉獻鐵路是我的理想,也是我的動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