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法治政府建設需砥礪前行

  • 發佈時間:2016-01-13 04:00:2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15—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明確了主要任務和具體措施,法治政府建設有了路線圖、時間表。我國建設法治政府當前面臨怎樣的形勢,又有哪些困難需要克服?《經濟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多位法學專家。

  記者:當前我國法治政府建設面臨什麼樣的形勢?

  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高小平:當前,我國法治政府建設面臨的形勢,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為法治政府建設增添了動力,特別是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公佈和實施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可以説,我國政府已經進入到以自身治理體系創新引領政策創新、科技創新、社會創新的新階段。而政府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重要和核心內容就是建設法治化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即以法治手段推動改革和各項事業,以職能轉變推動政府轉型,把更多的資源投放到公共服務領域,這些創新極大地促進了法治政府建設。

  二是制約法治政府建設的瓶頸依然存在。中國傳統社會基本上實行的是人治為主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幾千年積累下來的習慣力量極為強大,至今很多公務員不能很好地處理人治與法治、德治與法治、改革與法治的關係,法律信仰不堅定,法治意識較薄弱,行政法制不健全,法律規範彈性大,執法力量很分散,依法行政的體制尚未形成,機制不完善。

  三是新矛盾、新問題層出不窮。突出表現在行政不作為現象比較普遍,有的地方政府和部門對法定職責不能全面依法履行,依法行政存在著“上面熱、下面冷”“兩頭急、中間慢”現象,導致法律法規和中央、國務院的改革部署決策在執行過程中不很順暢,甚至出現了“中梗阻”,表現為或者強調體制機制原因,不嚴格依法行政,或者選擇性的執行,在法制和規則面前繞道走,或者做“無用功”,精神狀態不佳,坐而論道,行而無果,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公信力,降低了行政效率,加大了管理成本,已成為深化改革、推動發展、維護穩定的“瓶頸”。

  記者:如何對實現法治政府建設目標進行衡量?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政府研究所所長於安:《綱要》提出了法治政府建設的七個衡量標準,並且根據這些標準謀篇佈局規定了各種措施。這七個標準是:政府職能依法全面履行,依法行政制度體系完備,行政決策科學民主合法,憲法法律嚴格公正實施,行政權力規範透明運作,人民權益切實有效保障,依法行政能力普遍提高。

  這些標準是反映了建設法治政府的經驗,體現了進行法治政府建設的現實條件和政府法制工作任務,帶有我國政府法治發展的國情特點和行政特點。實現法治政府建設目標的衡量尺度,主要是3個方面:第一是在我國根本政治制度中政府遵守憲法的程度,尤其是在行政工作中充分體現行政機關是人民代表大會執行機關的憲法定位。第二是政府履行職能對法律的忠實程度。這不僅意味著是將成文法律規定的事項納入行政決策議程並保障實施,還在於履行行政職能過程中持續保持基本常識的理性和減少出爾反爾的任性。第三是保障社會成員權利的實現程度。當能夠用社會成員法律權利實現的程度來測量和評價政府工作的時候,就可以説法治政府建設達到了一個比較正常的水準。

  記者:當前法治政府建設最大的難點在哪?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姜明安:當前法治政府建設,機遇和挑戰同在,利好和困難同在。其中,挑戰和困難主要有5個方面:一是立法跟不上,許多重要的法律短時間內難於出臺,例如行政程式法、政務公開法以及規範行政徵收、徵用、裁決、確認、收費、給付的法律和有關新聞、出版、結社及公民隱私權保護的法律,根據我們現行的立法速度、效率,三五年內都可能難於出臺。二是我們部分領導幹部的理念跟不上,他們雖然大會小會講法治,但內心並不相信法治,仍然迷信權力,迷信人治,特別是在處理土地徵收、房屋拆遷、突發事件、群體性事件等問題時,往往把法律放在一旁,用行政權力去施壓,或花錢買平安。三是當前經濟下行壓力給一些領導幹部帶來了焦躁情緒,他們為了保發展,保穩定,往往急功近利地去招商引資、搞開發區、上項目等,而不顧及法律規定,不顧及法治,因為走法律程式如專家論證、公眾參與、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他們認為太花時間,等不了。四是司法體制機制和制度改革的步伐跟不上,司法機關的獨立性和權威還不足以對抗某些行政權的專橫,一些法院對於行政機關的違法、濫權、侵權,尚不敢理直氣壯地判其敗訴。五是人大的監督和輿論監督未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例如,各級人大和人大常委會的質詢制度很少啟動,許多地方的人大和人大常委會多少年也難得對本級政府和政府部門進行一次質詢,往往對政府和政府部門的違法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政府在法治政府建設過程中基本上感受不到人大的壓力。

  記者:如何看待推進行政決策的法治化這一主要任務?

  中央黨校政法部主任卓澤淵: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在法治政府建設過程中意義重大。《綱要》明確指出,行政決策法定程式應嚴格落實,違法決策、不當決策、拖延決策要明顯減少並得到及時糾正,以實現行政決策公信力和執行力大幅提升的目標。

  事實證明,決策上的失誤往往會導致重大的後果,所以,強化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將對中國政府未來的發展産生積極的影響。為真正實現行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綱要》進行了全面策劃,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構想和實踐,其中也不乏新的舉措。為實現這個目標,《綱要》在公眾參與、專家論證、責任追究等方面都作出了部署,其中首先明確將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具體而言,將完善重大行政決策程式制度,明確決策主體、事項範圍、法定程式、法律責任,規範決策流程,強化決策法定程式的剛性約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