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高齡産婦提早做保險規劃

  • 發佈時間:2016-01-13 01:32:58  來源:鄭州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生育新政出臺,生“二孩”無需再審批。對於一直以來想生二孩的家庭來説,這是件大好事兒。隨著二孩政策的實施,生育風險增加、家庭生活成本提高等將成為人們必須面對的問題。那麼,打算生二胎的家庭,該如何調整人身保障和理財規劃呢?保險理財專家和銀行理財師的建議或許能給大家一點幫助。 鄭州晚報記者 倪子

  “二孩險”出爐母嬰都包含

  昨天,38歲的張女士在微信朋友圈感慨道:“一不留神,我已經成高齡産婦。再次懷胎十月,會不會有什麼風險?加之如今生活環境極其惡劣,新生缺陷兒、兒童患先天性疾病等概率變大,應如何為其提供一份安心的保障呢?生個孩子,真讓人糾結。”

  按照醫學規定,孕婦年齡小于16歲或大於35歲的均屬於高危妊娠。高齡産婦從懷孕到分娩,將比普通適齡媽媽面臨更高的風險。因而,對於準備要“二孩”的家庭來説,還是應該具有風險意識,特別是通過保險來化解可能帶來的風險。

  那麼,準媽媽們選擇購買商業保險是否可行?據了解,大多數保險公司對於孕婦購買一般險種都有諸多限制。保險公司一般只受理懷孕28周(7個月)以下的投保申請,對於懷孕超過28周的客戶,暫不受理投保申請。在此情況下,母嬰保險無疑成為最適合準媽媽在特殊時期的險種。

  昨日,記者在網上看到某保險公司推出的母嬰保險“二孩險”,投保條件是生育一胎後備孕第二胎且身體健康的女性,投保年齡最高可至45歲。該保險共有4款,對應保費分為200元、450元、600元和1000元四檔,基本涵蓋了孕婦的生育風險以及新生兒疾病。以600元保費的險種為例,保障內容包括妊娠並發癥住院醫療、新生兒重症住院及手術醫療、嬰兒嚴重先天畸形等保障。其中,妊娠並發癥住院醫療可理賠1萬元,新生兒重症住院及手術醫療可理賠10萬元。

  投保母嬰險有不少限制

  一般來説,母嬰險屬於消費型險種,保險期間通常是從收到保費的次日開始保障,直至産後的7天、15天不等,最長不超過一年。然而,有些母嬰險圈定了“保險責任等待期”,這個“等待期”類似于重疾險的“觀察期”,在這段時間內發生了合同內所定義的妊娠疾病,保險公司不承擔賠償責任,要過了這個“等待期”,購買的母嬰險才真正起到保障作用。

  或許有人會認為,投保了母嬰險,就萬事大吉、萬無一失了。其實不然。母嬰險的保障範圍偏向於孕婦疾病,它相當於特意針對孕婦的疾病險産品。在此之下,胎兒早産、難産之後相關的治療和護理費用,都不在保障範圍內。

  值得注意的是,各家保險公司對孕婦懷孕時間和年齡都有限制。保險公司一般只受理懷孕28周以下的投保申請,對於懷孕超過28周的客戶,暫不受理投保申請,要等産後兩個月才能受理,且原則上只受理不包含懷孕引起的保險事故責任的普通壽險。

  在年齡方面,許多母嬰險對於年齡超過40歲的孕婦不承保,也有部分母嬰險的投保年齡範圍放寬至45周歲,但由於風險性更高,保險公司會相應地提高産品費率。

  此外,還有很關鍵的一點,母嬰險在保險責任條款裏對醫療機構有明確規定。孕婦發生妊娠疾病或新生兒出現先天性疾病等,保險公司只認同二級及以上醫院的確診結果。這意味著,如果孕産婦家庭在投保母嬰險後,隨便找一傢俬營醫院進行診斷或治療可能遭到拒賠。

  少兒意外險應為投保首選

  多一個孩子,家庭更需要多一份保障來應對家庭成員的人身和財務安全。新增保險配置應先大人後小孩,因為只有父母健康才能養育未成年孩子。而對於已經有了人壽保險的父母,孩子的降生意味著父母的經濟負擔加重,因此增加夫妻二人的財務保障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生育“二孩”前最好對之前家裏已經有的保障做個全面體檢。在經濟允許的情況下,應該適度提高父母的保額,增加重疾險、人身意外險、定期壽險等保費投入,保險受益人也儘量把兩個孩子都寫上,做好比例分配。

  至於給小孩子買保險,保險專家建議,少兒意外險應為首選。此外還可以考慮投保一份包括第三者責任的家庭財産險,對於孩子在外面造成的他人身體或財物損失,也能起到保障作用;其次,重疾險也是不少家庭要重點考慮的。因為考慮到家裏有兩個孩子,保費支出負擔比較大,所以優先建議保20年或30年定期型的大病險,這種險種保費低,可以把保額適當提高,真正起到抵禦風險的作用;最後,就是教育類型的商業保險。建議購買專款專用的少兒教育金保險,可選擇在孩子高中、大學或創業時固定得到一筆保險金,為他們的前期教育、創業、婚嫁等強制儲蓄。不推薦購買一些保障到60歲或者80歲的分紅返還型的産品,有限的資金分散到幾十年後意義不大。

  最後還要提醒一點,千萬不要忘記購買具有保費豁免功能的附加險。這種附加險通常有“重大疾病保費豁免”或“身故或全殘保費豁免”兩種,保費非常低廉,但卻非常實用。一旦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的投保人喪失了繳費能力,這種附加險可以確保給孩子的保障繼續有效。

  趁早定投基金防“高位買套”

  劉女士2007年在生第一個孩子“大寶”之前,就為“大寶”定投了某股票型基金。不過,當時股市正處在衝高回落階段;因此,一開始定投的成本比較高,對應大盤點位在5000點上方,在2008年的大熊市過程中一度虧損50%左右。

  2015年,由於“單獨二孩”政策放開,劉女士打算要第二個孩子“小寶”。經過9年的定投,她的股票基金累積資金已經超過7萬元。為了迎接小寶的出生,去年年底,她全部贖回了該基金産品。劉女士説:“這筆錢保本拿回來之後,其實也沒有用在孩子身上,倒是被老公拿去炒股了,結果如今全套在股市裏。”

  對於劉女士的遭遇,某銀行理財經理分析認為,有兩個孩子的家庭,如果父母都是上班族,就更需要以穩健型的理財為主。從長遠考慮,基金定投是一個不錯的投資模式。建議給兩個孩子各準備一份基金定投來充當教育基金,既可以專款專用,同時也有助於培養孩子正確的理財意識。

  那麼,買什麼類型的基金産品,什麼時候進行贖回?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定投應該選擇指數型、偏股型基金進行定投,在贖回時點上注意市場趨勢的轉換,或者是否達到自己設定的收益預期。目前基金産品中,貨幣型基金、債券型基金比較穩健,但往往難以獲得超額收益;而基金定投是通過專家理財、懶人理財來分享股市投資收益。因此,偏股型基金比較適合長期定投;如果是對主動管理的基金産品有顧慮,也可以定投指數型基金。

  此外,在賣點的選擇上,可以從指數預期和盈利預期上進行觀察。定投屬於長期投資,如果股市好轉而不及時贖回,那麼,投資成本很可能會隨著市場的上漲而逐漸增大;因此,有必要在市場上揚的過程中注意賣點,避免被套,一旦被套牢後又會增加時間和資金成本。投資者可以設置一個盈利預期,比如小資金定投的目的是為了旅遊、買車、教育等用途,一旦達到預定目標就可以贖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