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鋪就山區百姓致富路
- 發佈時間:2016-01-12 04:00:06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難忘的2015年“雙11”中,江西捷壹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羅芳和她的員工們度過了4個不眠之夜。有一天的進港件達到3000多件,出港件達2000多件,為了保證發貨順利,羅芳馬不停蹄地在隸屬於公司的快遞網點查看發貨、收件情況。
她告訴記者,銅鼓縣本地的竹製品、白茶、紅薯幹、刀豆等特産在“雙11”首次通過捷壹電子商務公司走出山區,銷量達到每日幾千件。“電商和快遞的融合拯救了我年虧損100萬元的網店,還使公司規模不斷擴大,成了銅鼓縣電商的龍頭企業。原來,銅鼓縣城從事網路銷售的只有一兩家,僅有一家貨運公司,很多貨還沒送到客戶手中就已經被退貨了。”提起當年的遭遇,羅芳很是無奈。
2013年,羅芳決定整合代理經營銅鼓的快遞業務,實行電商快遞統一經營。在省、市兩級郵政管理部門的幫助下,她取得快遞業務經營許可,成立江西捷壹商務服務有限公司。捷壹商務公司整合了圓通、申通、中通、韻達、匯通、天天等快遞業務,採取“統一門店、統一價格、管理、員工培訓並統一服務標準”的模式,創立了“快遞+電子商務+快遞下鄉”經營模式,將快遞和電子商務有機結合。公司在縣城和9個鄉鎮設立物流網點20個,將快遞服務延伸到村組,滿足了江西“老表”開網店的願望,縣郵政局也開通了郵政小包業務,為銅鼓縣農産品打開了銷路。
銅鼓縣副縣長劉丹丹告訴記者,2013年以前,銅鼓縣只有幾家小規模快遞公司,進出貨物都只能靠長途班車托運,3天才能運送一次,在網上購買的東西快遞到縣城,一般都要一個星期左右,各快遞公司在鄉下均未設投遞點,收件人都必須到縣城取件。
2013年初,銅鼓縣出臺了《有關鼓勵和支援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每年設立200萬元支援電子商務發展專項資金,支援企業、個人從事電子商務及相關領域的生産經營。“通過縣域內各金融機構對電子商務領域的企業和個人集中開展信用維護培訓,評定信用等級,暢通信貸支援和服務通道,同時加強通訊網路建設,銅鼓縣網路資訊覆蓋面達90%以上,縣政府投入100余萬元建設日用消費品配送中心1個,農家店200家,農家店資訊改造60個,規模居江西省前列。”劉丹丹説。
迅猛發展的電商改變了湘贛邊界山區老百姓的生活,成為他們致富的“金光大道”。山區老百姓可以通過網路購物買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産品和服務,而且貨物送到家的速度越來越快了;當地的農副産品也更好賣了,價格更高了,越來越多的人在家開起了網店,腰包也鼓起來了。
早在2008年,銅鼓縣奔步科技公司就超前生産了竹滑鼠、竹鍵盤等高科技産品,當時採用傳統的代理商、直營店行銷模式,儘管産品樣式新、手感好、實用性也很強,但是銷售業績不理想。2013年,公司開始借助電商平臺拓展銷售業務,當年銷售額達7000多萬元,2014年和2015年每年的銷售額都保持了20%的增長。
銅鼓縣溫泉鎮的農民李慧在2013年年底,結束打工生涯返鄉開了一家淘寶店,銷售蜂蜜、方便筍、冬筍、幹辣椒、梅菜幹、包圓、米酒等銅鼓土特産。“這些在我們這裡不值錢的東西,到網上都成了搶手貨,銷量逐年攀升。發貨也方便,我通過農村綜合服務點就能直接郵寄快遞。”李慧説。如今,她請了3位大媽長期生産、加工各種幹菜,上網銷售。在銅鼓,像李慧這樣專門銷售土特産的網店已經有200多家。
據江西省銅鼓縣縣長董曉明介紹,2015年銅鼓縣全縣新增電商30余家,帶動就業150人,新增個人網店60余家,帶動就業200余人。“未來銅鼓縣發展電商要做到‘三減三加’,即在網店重復建設、運營成本、安全隱患方面做減法,在企業效益、服務品質、城鄉形象方面做加法。通過電商,打響銅鼓縣生態産品品牌,並不斷加強電商孵化,對開網店農民和快遞公司人員進行更大幅度的財政支援和全方位培訓,實現電商和快遞業的集約式發展。”董曉明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