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傑:“精品力作不賺錢”是誤區 好書都有好市場
- 發佈時間:2016-01-11 17:43:11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1月11日電專題:柳斌傑:“精品力作不賺錢”是誤區 好書都有好市場
新華社記者周瑋
2016北京圖書訂貨會日前落幕,作為出版業的“風向標”,讀者由此知道新一年有哪些好書,出版人則看到了業態新趨勢。本屆訂貨會是否有驚喜?出版物市場呈現哪些新趨勢?展望“十三五”,出版業發展需要破解的難題是什麼,如何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新華社記者採訪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柳斌傑,請他一一作答。
訂貨會帶來驚喜:新理念 大平臺 高品位 有思想
為期三天的第29屆北京圖書訂貨會9日閉幕,展示圖書50萬種,舉辦各類文化活動180余場,現場館配採購碼洋1.63億元人民幣,參觀人數近9萬人次。
柳斌傑説,本次訂貨會給業界帶來驚喜。
——體現新的出版發展理念。出版界一直提倡創新、協調、綠色、開放,這次又增加了共用的理念,讓出版界與作者、讀者、市場共用出版成果。訂貨會首次設立LED電子室外大螢幕,播放精品圖書、閱讀公益宣傳片,還開通了官方微信公眾號。
——打造産業合作平臺。展會上産方、供方、買方聚集在一個大平臺上進行交易和活動,參展單位達到815家,海內外館配商、發行商、新華書店、華文書店以及農家書屋和政府採購機構近3000家。
——推介年度精品力作。這次展銷的50萬種圖書中,精品新書達到3萬多種。
——舉辦精彩的專業活動。大家在展會上評書、説書、選書、薦書,開展項目合作等活動,提升出版品位,提高展會水準。
——提供豐富的思想盛宴。在以改革發展、建設出版強國、“十三五”規劃等話題為中心的論壇上,大家充分交流、深入分析行業大勢、市場熱點和發展思路。
——展示港臺精品圖書。70家港臺出版單位帶來4000種反映傳統文化的精品圖書,以現境外出版風采。
出版物市場新趨勢:紙書回歸融合發展多形態發行
結合今年圖書訂貨會的情況,柳斌傑梳理出我國出版物市場呈現的新趨勢。
一是紙質閱讀看漲,實體書店火爆,傳統閱讀人文情懷回歸。“閱讀不只是知道資訊和思想,更重要的是訓練邏輯思維能力。”
二是大眾化、對象化、精細化、系列化。所謂大眾化,就是經典精品,要大眾化傳播。對象化,是指人群閱讀的不同需要。精細化,是這幾年從電視帶動圖書而形成的一種風向,比如有關《羋月傳》,目前大概有70多種讀物出版,把電視劇所提到的故事、歷史、人物精細化,非常受歡迎。系列化,以三聯,商務為例,這些老牌出版社在學術方面是系列化推出。
三是兒童、女性、時尚、健康、工業、文學、學術類出版物成為今年乃至以後幾年高增長的領域,公共圖書館採購最多的就是工業類的書。此外,涉及城市化、高等院校、國際化學術出版物也是高增長的領域。
四是融合發展依然是出版的主色調。現在出版産業的業態、內容、技術、形式融合在一起,出版流程的編印發、産供銷、讀用評的環節都融合在一起,這種趨勢還會繼續深入下去。
五是多形態的發行網路,重構中國出版市場版圖。在發行網路中,最有影響的趨勢是網路加配送書店,網際網路線上銷售和線下配送相結合。其次是融合現代理念,體現人性化、個性化的多功能閱讀空間,把閱讀變成一種生活和享受。
六是有聲讀物、音樂讀物、繪畫讀物等多媒體讀物與新技術結合更緊密,推動出版業轉型升級。
“精品力作不賺錢”是誤區:好書都有好市場
談到出版業如何平衡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係,柳斌傑説,出版界以社會效益為前提,實現“兩個效益”統一是一貫堅持的方針。
如何實現“雙效”統一,確實任重道遠。他説,出版單位要在總體上把握産生正能量的作品數量,要將能夠凸顯文化主流價值的佳作放入選題規劃,從源頭上保障出版物的社會效益。2014年我國出版的40多萬種書中,精品只佔10%左右,這個比例還要進一步提高。
多出精品力作,編輯責任重大。出版單位的責任編輯要在策劃選題的時候,站在主流文化的高度上,審視作者的稿件和自己的産品,不斷提升政治與職業素養。
“對於經濟效益存在一個認識誤區——精品力作不賺錢。”柳斌傑説,實際上,好書都有好市場,反而那些迎合低級趣味的出版物,雖然一時能夠見到效益,但不能持久長遠。關於社會效益的評價指標,可以從傳達正確的價值觀、具備創新內容、傳播正能量等方面來制定。
打造出版強國:要從五方面攻堅
“十三五”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決勝階段,也是我國從出版大國向出版強國邁進的重要階段。在柳斌傑看來,我國發展的短板之一就在文化,主流文化體現不出來,邊遠地區文化資源缺乏。而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出版業的發展水準也還有不小差距。
打造出版強國,要從五方面攻堅:
——繼續深化改革,理順體制機制,確立基本制度。
——深入融合發展。現在融合只體現在表面形式上,本質上還沒有融合起來。
——加強內容創新。出版的金礦是內容創新。中國文化在世界上的影響力還不夠,原因在於內容創新能力沒有站到人類文明的高點上。正所謂有“高原”沒“高峰”,不是表現形式的問題,而是內容創新不夠。
——推動産業發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文化消費增長速度隨之放緩,影響産業發展。出版業已經從過去的高速增長進入中高速增長階段,必須要加快發展出版産業,這是經濟、文化、民生的必然選擇。
——提高人才素質。現在還有很多出版人用傳統的思維、手段和市場觀唸經營出版業,缺乏突破。沒有高素質的出版人才,就難以策劃有影響力的精品力作。
柳斌傑説,突破這些難點,要通過閱讀、教育,在培養公民價值觀上有所突破,使認同度低、文化差異、社會分歧等方面的問題得到解決;真正建立幾個國際一流的大型出版集團;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出版産業要成為文化産業的核心力量;要落實好中央的決策,推進全面改革,開拓全民閱讀的新局面,為出版業培育新動力。
“要引入共用發展概念,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構建作者、編者、讀者的利益共同體,調動創作、生産、銷售、閱讀、評介等各方面積極性,把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融合起來,形成出版業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柳斌傑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