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丙安的獨家記憶

  • 發佈時間:2016-01-10 06:16:3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貴州丙安古鎮,以其保存完好、風格獨特的建築原貌,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光輝的紅軍戰鬥遺址,成為赤水河邊的優美鄉鎮

  如果你到貴州旅遊,不去赤水縣丙安古鎮,那就太遺憾了。位於赤水市中南部25公里的丙安古鎮,建在赤水河岸,這裡“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下桃花山上雪”,境內山色赤紅,古樹參天,竹海揚翠,水網密布,地勢險要,為赤水城的天然屏障。

  丙安吸引我的重要理由,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曾路經此地,使這裡成為經歷過改變戰局重大戰役的軍事要地和著名戰鬥軍事指揮機關駐地,並因此揚名中外、光照韆鞦。來到此地,我仿佛聆聽到了戰馬嘶鳴,看到了紅軍搶渡赤水河的身影。

  丙安古鎮歷來是出黔入川的地理要衝,歷為兵家必爭之地。從有史可考的秦漢時期至民國時期,歷朝歷代行政當局均在丙安設置規模大小不一的軍事機構,派駐建制不等的駐軍守控。當地人講,僅清末至民國時期,清軍綠兵營、黔軍和繼聖部、滇黔聯軍劉女峰梯團、易榮黔團、滇軍種秫秋營、中國工農紅軍第1方面軍1軍團2師、川軍達鳳崗旅、丙安鄉民眾大隊等20多支各類各式軍隊、民團先後駐屯丙安。

  這些軍隊、民團,政治目的和軍事對象不盡相同,或駐防保境,或清剿匪患,或魚肉鄉民,或殘殺擄掠,或保商旅安全,或濟困救國。在丙安軍事史上唯有紅軍睡在群眾家的屋檐下,秋毫無犯,留下了好口碑。

  丙安古鎮作為戰略要地,與經濟繁榮有莫大的關係。當地宣傳幹事鄒進説:“貴州食鹽依賴四川輸入,丙安古鎮作為川鹽入黔四大口岸‘仁岸’的重要組成鹽埠碼頭,上下商船常在此停宿,過往陸路行客商人也必停食宿,既成為赤水河中游與下游的分界地,又成為過往商旅的食宿站,並且還是川鹽必經水運轉陸運過穿風坳進貴州腹地的鹽埠。”

  古鎮由此形成了百舸爭泊、商貿活躍的繁華興旺景象;古鎮內客棧、飯館、茶館遍設林立,食鹽、竹木、茶葉、竹筍、毛皮、藍靛、中藥材、山貨等物資交易量巨大,趕集山民、駐行客商雲集互市,經濟貿易在自給自足小農經濟為主導的封建社會顯得格外的繁榮活躍。

  丙安古鎮建築特別,迫於商貿軍事和水陸運輸的需要,先民採用了頗具特色的木框架吊腳樓型制建築技術,在傾角約60度、高出河岸20多米的山地,妙借山勢,巧用涵洞,鑿岩立柱,就地採用木、石建材,建造出一幢幢懸空拔起20多米的吊腳樓,辟建出平直彎曲、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古石板街道,在古鎮東、西、南、北四個方位依次砌石為墻、壘石為門,建造出四道寨門,形成了一個經貿為主、軍事為輔的軍商型兩用屯堡,實現既利於商貿交通運輸又利於客貨安全保障的建築目的。

  丙安古建築不失為運用“建築學”、“力學”等綜合建築技術的傑作,體現出赤水河流域先民的精湛技術和智慧匠心。如今,古建築已有部分殘損,但大部分歷經幾百年風雨兵燹仍保存完好,散發出古代歷史文化的光芒和濃郁的鄉土風情,使古鎮與周圍的自然環境有機和諧,構成一個完整的自然人文生態圈。

  到了上世紀中葉,隨著現代公路交通網路的興起,公路幹線又遠離了丙安。丙安古鎮才日漸冷落。也正如此,千年古鎮丙安的獨特風韻,能夠較為完整地保存到今天,使得丙安成為海內外遊人十分讚嘆的一座古鎮。

  凡是來到丙安古鎮的人,無不對古鎮建築的獨特奇異,感到由衷的驚嘆和讚賞。

  丙安古鎮的葫蘆街是最具風情之處,在這裡茶館林立,隨處可見的那些品茶啜酒的耄耋老人,以及他們眉宇間透出的那股子鶴壽童心之氣。他們管這種喝茶的方式叫喝“蓋碗茶”。碗中所泡的茶,按客人所需,各不相同。這是一種民俗,最奇特的是有的茶碗裏所泡的茶,細如沙粒,十分罕見。這是當地特産,名叫“蟲茶”,是用一種野生茶葉,經特殊方法製作後,長出一種蟲子,這蟲子一面嚙食茶葉,一面消化排泄。然後,用篩子將這排泄物篩出來,便是蟲茶。丙安人篤信蟲茶有醫療保健功效,樂飲不輟。

  老鎮的居民,盡得這裡的神韻。白髮蒼蒼的老人,臉上閃爍著童稚般的純真;風華正茂的少年,眼中透射出靈童般的聰穎。在丙安我會相信,良好環境引導著人們對人性感悟和生存心態的變化。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