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日本經濟前景喜憂參半 設備投資擴大業績有限

  • 發佈時間:2016-01-09 07:08: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張建墅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6年1月,日本綜合研究所(株式會社)發表該所調查部對日本經濟的觀測與分析報告,認為日本經濟現狀呈消費微弱增長、整體緩慢恢復的基本態勢。景氣、企業、外需、就業、消費、不動産等各主要方面官方統計數據均顯示存在“一喜一憂”兩方面動向,喜的是:企業用工需求、機械訂單有小幅上升;工業産品發貨與庫存數量比例均衡性改善;完全失業率有效控制在低位水準。憂的是:設備投資擴大業績有限;大企業、製造業收益環境良好,但前景很不明朗;受美元加息影響,日企對亞洲新興國家資本輸出態勢低迷,投資決策更趨謹慎,部分投資計劃已被擱置;如果2017年4月如期將消費稅提高至10%,那麼2016年景氣將有所提振,2017年則可能轉趨惡化;國際原油低價對物價的下行壓力有所緩解,但達成通脹率2%的既定目標仍需時日。

  1月5日,三菱UFJ調查與諮詢公司發表該公司經濟學家片岡剛士的分析預測報告,其中指出,首相安倍晉三去年9月24日提出的“安倍經濟學新三箭”在時機上顯得唐突,不過安倍提出要在3年內將GDP從現有的500萬億日元擴大到600萬億日元的經濟目標尚可期許。他同時認為,2015年日本GDP增長實質上是原地踏步,今後經濟形勢仍不容樂觀;實現2020年基礎財政收支黑字化目標很重要;安倍能否在今年夏季國會參議院改選之前凍結消費稅增稅計劃是關鍵,原因是在不改變消費增稅路線的前提下,要想擺脫通脹局面並實現經濟增長,那麼只能依靠追加量化寬鬆措施,屆時金融政策負荷也就將更加沉重,經濟目標實現預期或將被迫推遲,“新三箭”出現“空中解體”的風險也會隨之攀升。

  日本有不少分析家認為,為確保執政黨在夏季參院改選中獲勝乃至奪取超過三分之二的席位,一舉跨越修改和平憲法的法律門檻,安倍必將拼盡全力維持今年上半年的經濟穩定,特別是股市繁榮。

  一些看起來十分利好的戰略性資訊正在被逐步釋放。日本政府去年12月24日就公佈,根據推算結果,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生效後可為日本帶來13.6萬億日元的經濟效益,可將日本GDP推高2.6%,並在10~20年內持續發揮正面效應等。美國等主導的世界銀行6日發表的預測結果則為日方的上述説法背書,認為TPP生效以後到2030年之間,可將12個成員國的貿易總量擴大11%,同時將各國GDP平均提升1.1%,日本則可達2.7%。

  在安倍看來,TPP是日本的“百年大計”,體現著日本堅定協同美國構建以西方為主導的新國際經貿體系,繼續維護美元世界貨幣中心地位等世界秩序基本價值觀。至少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以美元加息為源頭的外部因素對日本經濟走向的影響一直是日本經濟與金融界的關注焦點。與此同時,日本部分媒體對中國股市動蕩、經濟增速放緩、人民幣貶值等問題緊抓不放,反反覆復、長篇累牘地宣揚“中國經濟失速論”。其中,將經濟與海洋等周邊地緣政治問題互動,炒作所謂“中國威脅”動搖了周邊地區尤其是東盟國家對華經濟戰略合作意願,配合實現並擴大TPP經濟圈,延續日美地區與世界經濟霸權的意圖和思維不時閃現。

  當然,日本方面同樣緊密關注可能波及日本經濟的其他重要因素的演變。比如,今年是重要政治轉折年:1月,中國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4月,南韓國會選舉;5月,菲律賓大選;7月,日本國會參議院改選;11月,美國大選……各方政治與政策的變化可能對地區經濟大環境産生潛在影響或顯性波動。1月4日日本股市開盤後至今連日大幅遭受重挫,8日下午2時日經平均股價已跌回17700點附近。除了美國股市劇烈波動這一主要因素外,類似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斷交、朝鮮實施第四次核子試驗等對地區國際緊張局勢極具刺激效應的事態同樣對日本金融市場産生了微妙而且是負面的影響。

  就中日經濟關係走向,有關日本企業對華直接投資下降問題,道紀忠華智庫日本代表後藤錦隆去年年底曾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表示,這與中日政治關係不完全相關,更多的是日本資本與中國市場雙向選擇的結果,因為中國正處在産業改革升級的關鍵時期,粗放型外部投資已變得毫無魅力,而且日本又一如既往地限制對華高新技術投資與轉移。另外,中日在全球市場的戰略投資爭奪已遠遠不止于高鐵産業,而是正在步入一個全領域的激烈競爭時代。

  本報東京1月8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