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安得‘穩廈’千萬間 地震雖狂安如山”

  • 發佈時間:2016-01-09 02:31:0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月8日,人民大會堂,78歲高齡的謝禮立院士從國家領導人手裏接過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證書。這是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主持完成的第一個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項目。這是對謝禮立院士紮根邊疆56年的最高褒獎。

  1960年,天津大學畢業的謝禮立,主動要求支援邊疆,來到當時工程領域最高殿堂——位於中國最北省會城市哈爾濱的“中國科學院土木建築研究所”,即如今被稱為“中國地震工程人才搖籃”的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

  杜甫有詩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而謝禮立院士幾十年來致力於“安得‘穩廈’千萬間,地震雖狂安如山”。

  2008年汶川大地震,地動山搖,但在烈度為9度的地震破壞區,卻有一棟建築在一片殘垣斷壁中巋然不動,經受了大地震的考驗。這就是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採用謝禮立院士團隊完成的“建築結構基於性態的抗震設計理論、方法”而設計建造的都江堰水利調度大樓。

  獲獎評價中這樣描述:“該項目首創了最不利設計地震動及雙規準設計譜等理論和方法,以及全概率、多目標的設防理論與技術,攻克了世界性難題,在地震工程基礎理論方面取得了原創性成果。項目編制了我國首部基於性態的抗震設計標準,構建了我國性態抗震規範體系。成果已廣泛應用於各類重大、複雜工程的抗震設計中,提升了我國土木工程抗震設計的整體水準。成果為汶川地震恢復重建做出積極貢獻,創造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實現了其公益性的崇高目標。”

  謝禮立院士對科技日報記者説:“30多年來我一直反對以地震預報為主的防震減災路線和研究方向,根據人類目前掌握的知識和技術,地震預報在世界範圍內還不可能實現。當前防震減災的關鍵在於提高土木工程的抗震能力。許多地震災害産生不是地震直接導致的,而往往是震後房屋倒塌導致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土木建築自身抗震能力不夠。”

  “我國土木工程界傳統抗震設計目標是籠統的三句話‘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但每一個地震成因和表現都非常複雜且不可確定。如何能設計建造出可以應對各種地震危險的土木建築?這是世界地震工程界要共同攻克的難題。”該項目團隊主力成員、哈爾濱工業大學翟長海教授向記者介紹。

  自1906年有記錄開展地震工程研究的一個多世紀裏,工程抗震科學主要解決三個核心問題:地震設防標準,與設防標準對應的地震荷載,根據地震荷載尋找合理的設計建築方法。謝禮立院士團隊攻克了這三大世界難題,取得了原創成果的突破。

  形象地説,地震就像是地球向大地跺腳,每跺一次腳都會引發大地的劇烈震動,而這些震動釋放出的巨大能量造成了大量的建築物和土木工程設施的破壞,形成災害。如何評價每次震動對建築物的破壞能力成為困擾全世界地震工程研究難題。對此,謝禮立團隊對有記載的地震記錄逐一分析,從全球近百年來獲取的兩萬多強震記錄中提取約一萬餘條較有價值的記錄,按照20多種方法對其破壞力進行排序,找出針對不同場地、不同結構類型的最不利設計地震動。據此首創了基於雙規準設計譜的統一設計譜理論及方法,可使傳統設計譜離散性降低40%。

  該項目編制的我國首部《建築工程抗震設計通則》,已成為標準的“標準”,規範的“規範”,成果支撐了11部國家及行業抗震設計標準。(科技日報哈爾濱1月8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