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資訊孤島發展地震資訊傳播産業
- 發佈時間:2016-01-08 01:31:14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宏觀視野
近日,“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區1月4日下午發生6.9級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的消息在網上傳得沸沸颺颺,然而消息傳出後不久,中國地震臺網官方微網志就發表聲明對此進行了辟謠。這件事再一次凸顯,在地震災難到來之時,打破資訊孤島,準確及時地向社會傳播相關資訊的重要性。
近年來,地震資訊化發展迅速,地震行業也衍生出不斷增長的數據量和數據種類服務需求,從地震資訊傳播産業發展過程來看,公共服務系統是地震資訊傳播的應用平臺。推進地震資訊服務産業的常態化和産品的公眾化,提高地震資訊服務平臺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迫在眉睫。
根據2015年實施的全國網上調查,筆者認為公共服務系統的資訊提供,應該緊緊圍繞“人的安全”,提供公眾關心的資訊,以及基於災害情景想像的資訊産品。例如網上調查顯示,高達70.2%的受訪者表示地震發生後最關心家人是否安全,其次才關心接下來是否還有地震(18.9%),因此在目前已有的地震微信、微網志産品中,應該設計可以確認家人安全的平臺;由於近一半的人無法估計發生級別較高的地震時,機場、火車站等交通樞紐,學校、醫院等公共設施是否會倒塌,因此建議開發隨同自動速報一起發佈的建築物易損情況;此外,登錄過地震局系統網站/微信/微網志的人中,8成人想了解地震知識,6成多的人想知道自救互救知識。因此,這些平臺應強化震後防範和自我保護知識的內容。
除了內容外,資訊傳播的渠道也很重要。6成多受訪者表示假如發生地震希望通過廣播獲取地震資訊,5成多的受訪者希望通過電視和手機短信獲取地震資訊,接近一半的人希望1分鐘以內獲取有關地震資訊。除傳統媒體外,網站、微網志和微信等新媒體在地震資訊傳播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視。調查顯示有3成多受訪者登錄或關注過地震局系統的網站、微網志或微信,其中5成多關注者根據個人興趣,不定期瀏覽。而且在聽到地震傳言後,有三分之一的受訪者會主動通過地震部門門戶網站進行確認。新媒體要抓住關鍵性地震事件,貼近讀者閱讀興趣,豐富傳播內容,提高地震資訊傳播影響力。
公眾對地震局工作的不了解,是發展地震資訊傳播産業的瓶頸。超過8成的受訪者認為地震監測、地震預警和地震預報是地震局的工作;6成多的受訪者認為地震活動斷層探測是地震局的工作;5成多受訪者認為地震安全性評價是地震局的工作;僅有2成多受訪者認可農居地震安全工程和應急救援是地震局的工作。因此,只有讓公眾更加了解地震部門做了哪些工作,為什麼做這些工作,才能提高公眾對建設安全社會的關注,促進地震資訊傳播産業的發展。
(作者係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