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東地緣政治惡化 油價難改跌勢

  • 發佈時間:2016-01-08 04:50:46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6年新年伊始,沙烏地阿拉伯宣佈與伊朗斷交引發中東政局動蕩。由於兩國均為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重要成員,雙方交惡將對國際油價和中東政局産生衝擊。不過,在全球供大於求的背景下,倫敦市場原油價格6日跌至2004年6月以來最低。多個機構預測,受限于全球石油市場供大於需、美國重開石油出口等因素,油價上行可能性不大,震蕩下行風險加劇。

  衝突不斷發酵 外界擔憂升級

  沙伊斷交始於1月2日,沙特內政部宣佈處決了47名犯有恐怖主義罪行的囚犯。據報道,被處決者中包括知名什葉派教士尼姆爾。2日晚,伊朗示威者衝擊沙特駐伊朗大使館,打砸使館門窗並縱火焚燒使館部分樓體。伊朗總統魯哈尼3日譴責伊朗抗議者焚燒沙特大使館的行為,表示伊朗當局將保障外國使領館安全。沙烏地阿拉伯外交大臣朱拜爾3日宣佈,沙特與伊朗斷絕外交關係,並責令伊朗外交人員48小時內離境。

  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各國外長將於9日舉行特別會議商討此事。沙特與伊朗在中東及伊斯蘭世界都佔有重要位置,兩國關係驟然緊張,會加劇地區局勢動蕩,儘管雙方發生軍事衝突的可能性不大,但為政治解決敘利亞、伊拉克、葉門等地區問題製造了障礙,甚至對打擊“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構成不利影響。為此,國際社會各方都呼籲沙特、伊朗為了維護地區穩定應降低緊張局勢冷靜克制。

  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迪雅裏克4日説,秘書長潘基文敦促沙特和伊朗避免可能激化兩國及地區局勢的任何舉動,聯合國特使將赴該地區評估局勢。

  美國白宮發言人歐內斯特4日在白宮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東地區許多動蕩和不穩定的局勢與教派分歧有關。他呼籲相關各方採取更多措施,力圖彌合這些分歧。

  法國政府發言人斯特凡納·勒福爾4日在巴黎向媒體發表講話表示,法國呼籲沙特和伊朗緩和緊張關係。勒福爾指出,法國的長處在於能夠與所有人開展對話。

  德國政府發言人賽貝特4日表示,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應“利用一切可能性改善雙邊關係”。他説,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兩國關係對解決敘利亞和葉門的危機以及整個地區的穩定具有重要作用,德國政府認為,當前沙烏地阿拉伯和伊朗雙方應保持“外交大門的開放”。

  但沙特方面4日表示,將中斷與伊朗航空運輸和貿易往來,意味著外交衝突升級。朱拜爾4日接受路透社記者專訪時説:“我們還將中斷所有進出伊朗的空中交通。我們將停止與伊朗的所有貿易關係。我們將針對前往伊朗旅行的人發佈旅行禁令。”

  朱拜爾沒有詳細説明會採取何種具體措施。但他提及,無論何時,對於伊朗人前往位於沙特西部聖城麥加和麥地那朝覲,沙特依然歡迎。沙特民航總局4日在“推特”上説,沙特宣佈與伊朗斷交後,它們已叫停所有進出伊朗的航班。 “基於沙特政府宣佈斷絕與伊朗的外交關係,民航總局暫停和阻止了所有進出伊朗的航班。”

  在被問及是否會考慮與伊朗恢復外交關係時,朱拜爾説,伊朗必須“尊重國際慣例和條約……表現得像一個正常國家,尊重其鄰國的領土完整”。

  沙特駐聯合國大使阿卜杜拉·穆阿利米指出:“很簡單,伊朗停止干涉我們和其他國家內政……如果他們那麼做,我們當然會與伊朗有正常關係。我們與伊朗並不是天生的敵人。”

  恩怨由來已久 地緣局勢惡化

  按照朱拜爾的説法,宣佈斷交是對沙特駐伊朗使領館遭衝擊以及之前一些問題的回應。朱拜爾説,“這是對伊朗過去幾年尤其是過去幾個月攻擊性政策的反應。伊朗政權支援恐怖主義,他們在沙特和其他一些國家建立恐怖組織。” 對於沙特的指責,伊朗予以否認,堅稱伊朗是應敘利亞和伊拉克政府要求派出一些軍事顧問,從來沒在海灣國家策劃陰謀。

  實際上,在不少觀察人士看來,此次事件只是引發沙特和伊朗兩國緊張關係升級的導火索。受宗教、種族、經濟和地緣政治等多種因素影響,沙特和伊朗兩個海灣大國長期以來互為對手,雖然表面上關係尚能維持,但暗地裏早已劍拔弩張。

  早在1979年,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推翻了巴列維王朝,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但對此,遜尼派大國沙特擔心,伊朗會向周邊國家輸出什葉派革命思想,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兩國關係趨於緊張。

  上世紀80年代,伊朗與伊拉克爆發戰爭,沙特選擇支援伊拉克,試圖壓制伊朗可能出現的對外擴張。1987年7月,沙特和伊朗兩國緊張關係險些走向崩潰,402名朝覲人員當時在沙特麥加發生的衝突中喪生,其中包括275名伊朗人。在伊朗首都德黑蘭,民眾走上大街抗議,衝擊沙特大使館,並火燒科威特大使館,有一名沙特外交官喪生。

  進入21世紀,伊拉克戰爭在2003年爆發,打破了中東地區的力量平衡,教派衝突加劇。隨著伊朗在海灣地區強勢崛起,沙特認為,伊朗企圖通過挑起阿拉伯國家教派衝突來實現地區大國的野心。因此,兩個國家近年來在多個國家或關鍵問題上展開明爭暗鬥,或扶植代理人,或親自上陣。

  有分析指出,在當前的中東地區,伊朗和沙特分別被視為什葉派和遜尼派“盟主”,它們在多個國家支援和扶植本國的代理人。其中,伊朗背後的支援者包括敘利亞、伊拉克和黎巴嫩的什葉派力量,沙特背後則是海灣國家和中東大部分遜尼派國家。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網站刊文指出,沙特與伊朗的緊張關係將對國際社會就敘利亞局勢展開的新一輪外交努力産生影響,甚至有可能危及擬於本月晚些時候在日內瓦召開的敘各派和談。

  該雜誌援引一位不具名的外交人士分析説,沙特與伊朗斷交後,大部分沙特支援下的敘利亞反對派預計將針對敘政府的後臺伊朗與俄羅斯採取更為強硬的姿態,並且在參與和談的反對派代表組成問題上拒絕讓步。

  《外交政策》還分析説,沙特與伊朗的緊張關係將刺激兩國國內的強硬派,進而導致已在敘利亞、伊拉克和葉門等國發酵的遜尼派與什葉派的衝突進一步惡化。

  短期衝擊油價上行動能不足

  縱觀中東當前局勢,各方衝突還不至於産生惡性結果,油價短期波動趨勢中,難以有上行足夠動力。4日油價短暫上漲3%後,尾盤下挫,5號繼續下行。6日更是出現大跌,紐約油價收盤價跌至2008年12月以來最低點位,倫敦布倫特油價收盤價為2004年6月以來最低。

  外界輿論指出,中東緊張局勢固然短期內對油價有利,但油市還須觀察供給過剩的情勢能否獲得扭轉,以及沙、伊兩國是否會爆發全面的軍事衝突,而這兩種可能性都不大。有機構預測油價短期內每桶可能上漲1美元到3美元,但不大可能使沙特改變“增産保市”政策,也不會對國際油價造成重大影響。

  中東局勢緊張對油市最大的威脅,就是伊朗封鎖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阻斷沙特及伊拉克的石油出口。但就此次事件及國際反應來看,分析人士認為伊朗目前一定程度居於“原告”地位,外交壓力反而集中于沙特,伊朗沒有理由採取封鎖海峽的激烈手段,使自己從“原告”成為“被告”。

  若封鎖海峽,不僅影響沙特石油出口,更影響到伊拉克,而目前伊拉克也是由什葉派主政,伊拉克什葉派最高宗教領袖還譴責沙特的作法。如果伊朗封鎖海峽,將失去伊拉克的支援。

  另外,考慮到國際社會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將在幾週內即可解除,伊朗立刻就能大幅增加石油出口,值此關鍵時刻,伊朗也不願節外生枝,以免“解除經濟制裁”一事發生意外變化。

  從影響油價最重要的因素供給與需求來看,即使是短期來看,油價受地緣政治局勢波動上行動力不足。

  目前市場持續供給過剩,庫存持續增加,且厄爾尼諾現象帶來的暖冬更使歐、美石油消費量減少,無法對油價提供有力的支撐。

  再者,由於沙、伊關係緊張,使歐佩克組織內部更難協調如何“減産保價”。伊朗亟需增産,絕不會讓步;沙特為阻止伊朗搶奪市佔率,還可能增産甚至降價。沙伊兩國在石油産業的競爭可能會僵持下去,而不會撕破臉。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沙特和伊朗之間不斷惡化的關係,粉碎了歐佩克可能商定通過減産支撐油價的任何希望。

  沙特1986年因忍受不了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不斷超出配額,乾脆開放限制,任由油價崩到每桶10美元以下。2015年,沙特想與美國頁巖油業者競爭,也提高日産量,由2014年12月的950萬桶增至去年7月的1060萬桶,油價在這段時間下跌30%。

  如今同一班決策者已和伊朗決裂,但若想施展同樣的措施,可能無法如願,因為伊朗所處形勢日漸有利,能挺得住市場衝擊。沙特既擁有龐大外匯儲備,生産成本又低,打油價戰向來最有勝算。但問題在於,沙特這波對手早已歷經四年的制裁,油價再跌損失有限。

  假設兩國立即停産石油,沙特會有57%的預算赤字,而伊朗只有7.5%。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若要在今年平衡預算,伊朗需要每桶油價漲回70.40美元,沙特則要高達95.80美元。

  長期供應過剩 難減下行壓力

  2015年國際油價利好難尋,紐約輕質原油和布倫特期貨主力合約在年末雙雙跌破每桶40美元重要關口,全年跌幅均超過30%。投資者期盼油價能就中東局勢緊張獲得支撐,然而供過於求的陰霾仍未散去,在供應過剩的擔憂下,國際油價仍然沒有起色。

  國際油價的下行週期起始於2014年下半年,從當年6月創出的高點至今,紐約和布倫特油價已分別下跌了65.7%和67.7%。但油價是否見底市場仍難預計,由於伊朗、美國今年進入國際石油出口市場,供大於需將令此次沙伊衝突對油價支撐力度打折扣。

  《華爾街日報》報道,沙特是全球最大産油國,伊朗是中東第三大産油國,兩國關係緊張,將使油價更難預測。

  伊朗去年與國際社會達成核限制協議,今年可望解除制裁,重返國際原油市場,市場對伊朗將供應更多原油的預期心理,已成為油價下跌的重要因素。伊朗早已雄心勃勃,計劃在國際制裁解除後快速提升原油生産和出口規模,短期內將出口量從目前的約100萬桶/日的水準提升一倍增至200萬桶/日的水準,但市場分析認為,伊朗資源的釋放仍需時日,預計到今年下半年伊朗的原油出口才能恢複元氣,屆時油價將再度承壓。

  伊朗重返原油市場,加上沙特和俄羅斯堅持維持高産量,仍對今年油價造成壓力。高盛公司2015年12月預測,油價可能下探每桶20美元。但沙特與伊朗關係緊張可能使油價延後下跌。

  近期曝出的石油成本低廉註定油價的浮動空間有限。伊朗國家石油公司曾表示,近些時候他們生産一桶原油的成本已降到每桶1美元到1.5美元,較他們2008年每桶5美元的成本大幅下降。伊朗石油儲量僅次於沙特,在獲得解禁後,伊朗石油會加速流入國際市場。

  英國石油公司曾預計,伊朗的原油儲備約1578億桶,足夠中國40年的需求量。在伊朗原油獲得解禁後,這些石油都可能流入到國際市場。

  歐美石油企業也將助推中東的油氣開發。法國外長、殼牌和嘉能可等石油公司代表團都已奔赴德黑蘭“搭訕”。美國能源署曾預計至2016年底,在這股“淘金”浪潮之下,伊朗將新增原油産量每天60萬桶(每年3000萬噸),産量最快可能在2016年下半年加速釋放。

  在北美,雖然低油價使得頁巖油氣生産受到重創,但2015年年底,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法案,美國長達40年的原油出口禁令被解除。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此前研究顯示,如果美國2015年解禁原油出口,到2020年,美國原油日産量將比不解禁時多130萬桶至290萬桶。

  2015年12月初的歐佩克石油部長會議並未就成員國原油限産額度達成一致,而此前,歐佩克實際日均産量已連續數月高於3000萬桶/日的産量限額,這讓市場對歐佩克的産量調節作用愈發懷疑,印度尼西亞回歸歐佩克也使該組織本已緊張的限額更顯捉襟見肘。此次沙特、伊朗對峙,將進一步加深歐佩克産量協調的難度。

  此外,俄羅斯原油産量和出口量也雙雙增加,減産信號遲遲難覓,預計2016年的國際油價仍將在供過於求的泥潭中掙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