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建立起企業主導的“現代學徒制”

  • 發佈時間:2016-01-07 06:32:56  來源:南京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宋廣玉

  本報昨天報道,職業教育的校企合作面臨“剃頭挑子一頭熱”的尷尬。不少企業覺得師傅帶徒弟會犧牲業餘時間,企業還要增加管理成本,對校企合作興趣不大。為調動企業合作的積極性,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對於“現代學徒制”給予經費上的保證和支援,參照校內老師的課時津貼,給企業的師傅們開“課時津貼”。

  我國正處於發展先進製造業、促進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而各地區各行業卻普遍面臨技術人才的缺口。中國是公認的製造大國,但並不是製造強國,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我國製造業職業教育發展滯後,未能形成有效的人才供給。我們的企業特別是製造業企業,缺少高素質的技術工人,有些企業的工人沒經受過職業教育甚至任何培訓。而在製造業領先的德國,以“一元在學校,一元在企業”的工學交替的學徒模式,培養了大量高素質技術工人。

  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主動作為,以課時津貼等方式推動“現代學徒制”,破除校企合作上的障礙,從大的方面講,是為企業培養高素質的技術工人,提升企業及其産品的競爭力;從小的方面説,也可以提升職業學校學生的職業技能,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夯實基礎。

  不過,中國製造業企業眾多,通過“現代學徒制”培養出大量高素質技術工人,既需要職業學校的努力,更需要政府部門和企業的主動作為。仍以德國為例,為推動學徒制職業教育發展,德國出臺了《職業教育法》、《學校法》、《就業促進法》、《青年人勞動保護法》等多項法律制度,從法律層面規定了學校、企業等各方在學徒制實行過程中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接受學徒制教育的學生,具有工廠學徒和學校學生的雙重身份,需要每週在工廠接受至少3至4天的技能培訓。學徒制學生在企業第一年就可以拿到基本工資,之後每年一定程度遞增。據統計,每年德國各企業用於學徒制教育的經費,佔年工資總額的4個百分點。

  得人才者得天下,對中國製造及製造業企業來説同樣如此。我們不妨借鑒德國學徒制教育體系的運作模式,從制度層面明確企業在“現代學徒制”及技能人才培養的主體地位,逐步建立以企業為主導、學校和企業聯合培養的製造業技能人才培養體系,不讓學校單打獨鬥,改變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剃頭挑子一頭熱”的現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