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不務正業,未必不是正業

  • 發佈時間:2016-01-07 03:33:22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梁建剛

  堂堂的航空公司賣起了車厘子,聽起來像是不務正業,但從物流供應鏈發展的角度看,找準市場空檔的車厘子卻是筆好買賣。

  近幾年隨著快遞、物流、跨境電商的興起,順豐、圓通等民營快遞企業的業務發展越來越火,甚至買起飛機組建貨航,年增長近五成,大有“搶奪天下”之勢。從這一層面分析,快遞物流無疑屬於朝陽産業,錢景豐厚,但拿來國有三大航空企業的貨航數據一比,又令人費解起來。按理説,三大航有先發優勢,有各種資源,機隊建設已完成,有貨就飛,應是包賺不賠的生意,但最終結果卻是“十年九虧”,問題到底出在哪?

  原因有很多。在東航虧損最多的2008年,其中公認損失最大的,並非客運貨運主業,而是航油套期保值交易,僅此一項,東航便損失約62億元。按外界説法,這是“不務正業惹來的禍”。近幾年痛定思痛的改革,東航依然沒少走彎路,用一位內部人士的話説,“很多事,順豐能做,我們不一定能做;有些領域,明知投入三年,肯定賺錢,民企敢搏,我們得為國有資産負責;我們培養出一批人才,別人以幾倍的收入來挖角,我們只能束手無策……國企的每一步轉型,實在需要更多的智慧與韌性。”

  話雖如此,但“車厘子”卻給國企提了一個醒:國企的難點固然于在體制機制的束縛,但專業依然是其優勢所在。若能充分調動專業的力量,用專業的手段參與專業化的市場競爭,減少因為不專業而帶來的消耗,那麼出路還是很光明的。車厘子這門這生意,就讓東航的專業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過去看起來的“不務正業”,未必不是“正業”所在。

  若將一些國企表現欠佳的癥結僅僅歸結于體制因素,而忽略了自己的專業、特色,那麼就很容易陷入無能為力的境地。若正業不力,即使給你提供更多的利好政策,也未必能夠保證可持續生存。沒有專業,何談競爭力?所以國企改革,必須圍繞做強主業展開,這是根基。只是主業怎麼做,需要站高一步細思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