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開放物聯”不再停留在紙上

  • 發佈時間:2016-01-07 01:31:0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聯盟聚焦

  在剛剛落幕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中國物聯網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正式對外發佈《物聯網開放體系架構白皮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科”)作為聯盟理事長單位,會同聯盟成員單位共同發出了推進“開放物聯”的聯合倡議。

  “未來把你家裏的冰箱和洗衣機這些智慧電器連接到物聯網上統一管理,這就像是網頁連接到了網際網路上一樣。”物聯網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資訊科學研究院(創新院)副院長朱德成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此次發佈的《物聯網開放體系架構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凝練了中國物聯網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開放物聯網技術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

  作為《白皮書》中的最大亮點,聯盟以“物體網路化”和“網路物體化”為目標,提出了通過建立“物聯港+ TNS(域名解析)”基礎設施,增強網路“開放物聯”能力。

  他表示,雖然聯盟剛剛成立兩年,但圍繞物聯網體系架構發展背景、研究現狀,依託中國電科開放物聯網體系架構的理念、技術、産品、應用示範等,已提出開放物聯網發展戰略。

  建“港”聯萬物 催生應用大爆發

  “‘物聯港’作為連接各類物體的‘網站’,對下管理著你家裏各種電器的接入和管理,對上提供開放的服務介面,支援各種應用對物體的訪問和操控,而‘TNS’就是給智慧物體了一個地址,這樣操作者就能根據地址很方便快捷地找到這個物體了。”朱德成説。

  “可以説,物聯網開放體系架構方案,就是為智慧物體接入網際網路提供了方便的接入和管理方法”,朱德成説,連接到網上的各種物體,可以簡單地通過一個中間件完成本身的功能描述和展現,完成必要的註冊即可實現物體輕鬆上網。該體系架構使各種物體從某一應用被動連接轉變為物體主動上網互聯,開放物體實現廣泛共用,從而可帶動物聯網應用“爆發”。

  “這樣一來,由於開放支援各種應用對物體的訪問和操控,這就催生巨大的産業前景。”朱德成説,“物聯港”和“TNS”的概念也是在《白皮書》中被首次提出。

  “主要是意味著不同領域的物體都可以連到一個大網上來,隨時擴展加進來物體很方便,而且跨域有優勢,比如面對北京暴雨地下通道淹死人的問題,救援部門需要所有區域的氣象數據,也得有地下通道的位置、深度、管理資訊,如果同時掌握這兩方面數據就可以有針對性的及時開展救援。”朱德成説,白皮書中提到的架構就是提供了一種能力,可以讓兩方面數據同時展現,也可以直接進行數據處理判斷。

  經過兩年多的努力,聯盟已經在全國部署了3級TNS+十大行業應用的物聯港,支援跨區域、跨行業靈活互動,為最終實現萬物互聯的“一張網”打下了基礎。

  打造國家標準 實現無縫連接

  繼智慧手機、智慧電視之後,智慧白色家電緊隨而來。但與智慧手機標準日益統一、互聯互通不再約束消費者不同,傳統家電廠商的智慧化轉舵,首先遭遇的就是標準難題。

  近年來物聯網高速發展,朱德成説:“我們見到了太多的設備,太多的感應器,還有太多的應用和數據標準。每個團隊都有一個普及自有標準到該領域的野心,但就整體而言,數據依然太過於分散。”

  2013年10月24日, 由中國電科發起並會同40家涵蓋物聯網技術産、學、研、用各領域有影響力和代表性的單位,共同組建的中國首個國家級物聯網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

  “目前我們正在組織二十多家成員單位研究物聯網行業的國家標準。”朱德成表示,這也是此次白皮書中提到的重要內容,此標準一經推出,整個物聯網行業將得到規範,也將會有可統一執行的國家標準。

  為此,聯盟還加快建立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物聯網開放體系架構,實現對物體統一描述、統一標識、統一傳輸、統一交互的通用軟硬體支援,解決物聯網應用系統互聯互通互操作問題,為物聯網廣泛應用提供重要支撐。

  “降低技術門檻,提高用戶參與度,實現各類資源共用,推進網際網路向連接萬物的‘物聯網時代’邁進”,朱德成説,這是聯盟在物聯網産業鏈上不斷追求的目標。

  新型“智慧城市”全程全時提供服務

  “iTravels嘉興”APP為遊客提供導遊、導覽、導航、導購全方位服務;“嘉興掌上醫院”為市民提供預約掛號、專家查詢、報告查閱等功能;智慧教育“線上課堂”為嘉興市中小學生及家長搭建一個高質、高效的線上學習平臺……嘉興市的智慧城市建設使市民享受到了越來越多的便利。

  “智慧城市”這個詞,人們並不陌生。我國在“十二五”期間關於“智慧城市”的投資總規模約5000億元,超過200個城市開展了“智慧城市”建設。

  “我們現在進行的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新階段,是城市治理和新一代資訊技術深度融合的結果。也是《白皮書》中提到的物聯網開放體系架構方案得以應用的最理想狀態。” 朱德成説,聯盟的這一工作也得到了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樊友山的高度認同,“新型智慧城市是以為民服務全程全時、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數據開放共融共用、經濟發展綠色開源、網路空間安全清朗為主要目標,通過體系規劃、資訊主導、改革創新,推進新一代資訊技術與城市現代化深度融合。”

  那麼,新型智慧城市與此前的智慧城市相比,有什麼特點呢?樊友山表示,以面向公眾全程全時服務為導向、以城市綜合治理現代化為核心、以網路和資訊安全為基礎是新型智慧城市的三大特點。

  當前各地政府智慧城市建設重使用、輕防護,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網路安全已經上升到國家安全戰略層面。

  “目前國內‘智慧城市’建設主要在解決安全交通、環境、醫療以及城市建設管理等問題,而‘新型智慧城市’則是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核心,以城市綜合治理、為民服務、創新服務和城市運作為主要內容。” 樊友山表示,其中城市綜合治理涉及執政、行政、參政議政等一體化系統,為民服務涉及衣食住行等民生相關領域,創新服務涉及科技、金融、商業等相關領域,城市運作涉及交通、公共安全等方面。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將在建設模式、運作體系和網路空間安全等方面,積極探索和大膽實踐,有效助力城市的健康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