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家版圖意識的全民時代開啟

  • 發佈時間:2016-01-06 05:45:3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地圖管理條例》已於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地圖是國家版圖的主要表現形式,直觀反映國家的主權範圍,體現國家的政治主張。“《條例》的實施,無疑標誌著一個以地圖為核心載體、全民多數參與的國家版圖意識教育的新時代開啟。”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副院長朱良説。

  《條例》針對國家版圖的宣傳教育作出明確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新聞媒體應當加強國家版圖宣傳教育,增強公民的國家版圖意識。國家版圖意識教育應當納入中小學教學內容。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應當使用正確表示國家版圖的地圖。”

  網際網路地圖是地理資訊的重要載體,也是國家版圖的重要表現形式,事關國家主權、安全和利益。目前,隨著網路技術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地理資訊應用的不斷深入,網際網路地圖的使用越來越廣泛。同時,存在錯繪、漏繪現象的“問題地圖”也頻頻出現。

  根據《條例》規定,從事網際網路地圖服務的,應當將存放地圖數據的伺服器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並建立網際網路地圖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網際網路地圖服務單位收集、使用用戶資訊須經用戶同意,發現傳輸的地圖資訊含有不得表示內容的,立即停止傳輸,向有關部門報告。

  地理空間資訊能夠為各類社會、經濟、自然資源、人文資訊提供統一的空間定位框架,是國家“大數據”的空間關聯基礎。其實,網際網路地圖是用戶面最廣的地理空間資訊,從事網際網路地圖服務的單位,能夠通過網際網路服務整合各類國家政治、經濟、文化資訊,以及公民個人行為實時資訊,形成具有不可估量價值的“大數據”。

  “只有把伺服器設在中國境內,才有可能對其數據進行有效監管,防止涉及我國社會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的大數據被竊取。並且,只有提供網際網路地圖服務的單位自身建立起安全管理制度,具備一定的網際網路地圖服務技術人員及安全審校人員,才能從源頭上杜絕問題的出現。”國家基礎地理資訊中心高級工程師蔣捷説。

  蔣捷認為,強化對網際網路地圖服務的監管,就是為了保證網際網路地圖製作、發佈、使用過程中使用權威、準確的地理資訊,避免因資訊錯漏對公眾造成誤導、給國家主權完整和資訊安全帶來損害。

  地圖技術審查中心高級工程師韓權衛認為,不少公開出版、展示、登載、銷售、進口、出口的地圖和地圖産品錯繪我國國界線,漏繪屬於我國領土的台灣島、南海諸島、釣魚島、赤尾嶼等重要島嶼,隨意標注涉密地理資訊,嚴重威脅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引起外交糾紛,損害國家主權。因此,將《條例》規定的實行地圖審核制度落到實處顯得尤為必要且緊迫。

  據測算,2015年地理資訊産業總産值達3600億元,增長率達22%。在“一帶一路”“網際網路+”等國家戰略的推動下,在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提速和各種應用需求上升的推動下,地理資訊産業將步入加速發展期,未來仍將保持20%以上的複合增速,2020年總産值或將超過8000億元,商業模式較為成熟的相關企業將迎來業績爆發期。

  對此,《條例》明確規定,國家支援地理資訊科學技術創新和産業發展,促進地理資訊應用,建立健全地理資訊資源共建共用機制,推進地理資訊公共服務和數據開放共用。

  另外,涉密地理資訊數據關係到國家安全。隨著地圖應用廣度和深度的不斷拓展,特別是導航電子地圖、網際網路地圖的迅猛發展,地圖用戶對地圖的精度、資訊的詳細程度要求越來越高。對此,《條例》規定了利用涉密測繪成果編制地圖應進行保密技術處理。

  中國地圖出版集團總編輯徐根才指出,為向社會生産和生活提供豐富多樣、利用方便的地圖産品和服務,解決保密與應用之間的矛盾,國家測繪地理資訊局組織研製了地圖保密處理技術,同時對地圖保密處理的技術使用和管理作了具體規定。(于中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